当前位置:

宜章县黄沙镇古村落沙坪村轶事

 沙坪村风水一说

  现今的沙坪村紧紧环绕坐北朝南的后背山而延伸繁衍。我们可以明确地从风水学讲究来说,沙坪的风水山就是村后的后背山。风水学中的水脉就是从珠江塘那口地下泉水的井口出发,向东北跨过大冲水库,越过沙坪村风水山的后背山,直落对面的“测或娘娘”(地名,乐水河边)那里,整个沙坪村就像是神龙盘旋聚气的宝地。 旧时代,风水学中讲究的这条风水龙脉,只要跟打井水的人询问一声,这些师傅们都能观其一二,说出个中道理的!珠江塘那口地下泉水,含有天然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医治过多种疑难杂症,据传在古代有专人守候,以防外村人偷盗井水!

  沙坪村人文演化

  沙坪村以李姓为主的村庄历史比村对面的沙洲村、东北方的小莲塘村、东南方岭背村、正东边的欧家村,还有西边的水源山、以及西南方的石头寨村都要短。甚至沙坪村对面的沙洲村,只有不到十来户的小村子,都比沙坪村的历史早100多年!

  沙坪村原始氏族居民其实不是以李姓为首,其中陈姓(发源于白沙乡)居民超过半数,欧阳姓和严姓共同组成其主体。在李姓氏族迁徙来此之前,沙坪村还不能称之为沙坪村,它的真名应该是陈家庄。陈姓是大户,因为陈姓居民众多,还分上、下陈家一说,下陈家旧址就是现在沙坪村大礼堂到沙坪小学学校这段。上陈家位于沙坪村“水路田”一侧,也就是现在的村前公路西边一侧地区,均属于是上陈家地盘! 正因为沙坪村李姓先民踩中了风水宝地,陈姓家族从此慢慢流亡,其他杂姓也相续搬离。 于是李姓家族一家独大,终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坐拥整个沙坪村地盘。沙坪村地处风华宝地,物产丰富,人口数量井喷式发展,到近代已然形成近千户居民的大村。沙洲村、小莲塘村、岭背村、欧家村等小村因发展缓慢形同沙坪村的卫星村,在近代自然村行政划分中归于沙坪大队管辖!

  沙坪李姓氏族有村谱世代相传,记载非常详实!经查证,湖南郴州宜章黄沙沙坪村李氏宗普辈分依如下口诀排列: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伯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嗣裔维蕃、衡岳钟秀、楚南杰英、九州倚重、直步青云。

   近六百年的沙坪庙消失

  县志记载,沙坪村东南方前往岭背村的石头小路系历史悠久的秦代驿道,是沙坪村最早的出村通道。据村民代代相传,沙坪村这个地方本来是座大寺庙,神庙香火旺盛,名气很大,峨眉山、少林寺等寺庙圣地都有其文字记载。坐北朝南面江而建有庙宇、斋堂,在乐水河畔建有青石板码头。除此之外,沙坪村四周均有大型庙宇存在,正东面的欧家洞(地名)有一座庙叫做王家庙,以前是很火的一座大庙,在去小莲塘村的路边,上龙井(地名)山也有一座大庙。解放后沙坪村村子中央建有人民大礼堂。当年为了挖断和尚慧根,沙坪村人民大礼堂旁边有村民挖出的大池塘,至今还可以寻找到,池塘底部据传是有鹅软石组成的龙形图案,宽1.5米左右。随着李姓家族在沙坪村的发展壮大,与寺庙产生了必然的竞争矛盾,为了避免村民削发出家或者是妇女行走河边洗衣方便,村民决定通过风水方式驱走寺庙。经高人指点,在村祠堂前挖建水塘可以让寺庙断了风水龙脉,和尚将自生自灭。果不出其料,水塘挖好之后,寺庙里的和尚成批成批的死亡,和尚越来越少,寺庙里的香火也越来越淡!在村子西北方,有一大片晒谷坪,人称光坪,据村里的老人讲,这地底下埋有大量的沙坪大庙的和尚的尸骨!想想就知道了,光坪与和尚有关联。到了现代村民在此片区建房经常能挖出不明身份的尸骨进一步证实了当年的风水传说!和尚的消失让寺庙没有了生气,庙宇、斋堂受到人为破坏;近现代人们只能看到一片残痕断壁!

  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村里还有100多名剃度出家的和尚,由此可见沙坪庙的香火有多么旺盛!专门埋葬死去的和尚的光坪(地名),现存至今的坟冢还有20多处,有的还是多人共坑埋葬。沙坪庙离奇消失,并且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如此之少,是真验证了风水的说法,还是有什么没有发掘出来的秘密?  

  写到这里,读者朋友们肯定会反问,大家是否发现贵村和尚消失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李姓家族先人们是喧宾夺主后来居上,通过抢占、排挤他姓,来之不易地得到了生存空间,担心寺庙里的和尚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李姓家族在沙坪村的站住脚根,特别是在周边村落都了解即成事实的情况下,村民们蛮横地认为能够排除和尚这批卧榻之危才能解决心腹之患。很可能沙坪村的先人借着风水的幌子,对和尚做了“手脚”,比如投毒等,加速了他们的灭绝。当时村民没有文化,识字的人也不多,个性中充满蛮横,只懂“生存”二字最重要,所以存在这种人吃人的手段。不然怎么可能存在了600年的庙,哪怕只有一百年,也应该有一定的文字资料现世的!神秘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当让人费解,联想翩翩。

  客观地说,我真想第一句用草泥马三个字,虽然我允许您存在假设,但是我们不能接受摸黑我村先人的行为。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需要直接的证据,更需要权威的考证!不管是庙宇创造的人文,还是陈家庄产生的过去,或者是李姓家族做出的繁荣,都是沙坪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面的故事,属于沙坪这个地方的人文成就,做为后代人,有必要守候。

  笔者也曾多方打探,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基本口径统一“和尚蛮横,村里妇女不敢近河边码头!”。用什么办法赶走和尚?全村倾巢而动地去挑泥方挖水塘,只为挖断大庙慧根驱走和尚?池塘底部的龙形图案真的拥有了灵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恨或者说怎么样的一种团结,让村民们如此兴师动众,万众一心!李姓家族为什么不能与庙宇共生共荣?我们可以用凡人的眼光加上村民的愚昧来猜想矛盾的激化步骤,一日,村里一妇女去河边码头洗衣服,不巧来了一批和尚,于是双方相互吵嚷产生口角,女人的男人知道后,火冒三丈,英雄借胆,大闹沙坪庙。因双方力量相当,难分胜负。村民与和尚同在一片小小的天空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就吵架。熟语说,凡人的土地里长不出慧根,吵闹的空气中产生不了高僧。不管矛盾如何开始,也不管矛盾如何结束,只要产生了矛盾,就注定了和尚与庙宇的没落。不管您如何遐想,是黄花姑娘无心闯了出家人的码头坏了和尚的清静还是先有花和尚调戏了码头洗衣服的村姑引发了众怒都已经不再重要,但是令现代人惋惜的是据说有600年历史的沙坪大庙真的应了风水怪圈而消失了!李姓家族天生狼性而陈姓家族拥有佛心?狼的生存法则取胜了还是佛退出了凡人的世界?这些都只是局外人无端的闲茶饭后。

  我们试图还原这曾经的过往,就是为了守候属于这片天空下的人文!

  国民党火烧沙坪村不只为抓壮丁

  国共内战晚期,国民党兵力不足,肆意抓村民当壮丁补充前线。但因沙坪村房屋乃用青石堆砌,高墙大院,窗台比人还高,国民党只能放火烧村吓出村民实行抓捕。沙坪村被抓走的壮丁大部分死于沙场,极少数前往台湾,内战结束数十年后,有人回乡,但早已人事全非。笔者李V有一位老爷爷名叫李三昌,当作壮丁抓走,至今下落不明。到了近代,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年关暴动”举世闻名,奠定了宜章红色县城之美称,这里出了一支雄师“湘南起义红色部队”,“年关暴动”之后,红色队伍经过黄沙镇沙坪村,于是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就成为了有名的“革命老区项目”村,当年起义部队经过的路线,现在已经修成了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宜连高速(湖南宜章到广东连州段)。

  同时在沙坪村里也流传着另一种火烧沙坪的说法,朱德当年发动年关暴动,郴州军团里面有一个人的记载,这个人正是李丘林,此人系沙坪村人,火烧沙坪与他相关。为什么沙坪村在解放后会被立为革命老区项目村,与这些人参加革命都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年关暴动之前,沙坪村李姓后代有部分村民迫于生计在外面做了“绿林好汉”,后来,朱德南昌起义过广东韶关,来到宜章县城策划了年关暴动,沙坪村在外面的“绿林好汉”便有人加入了红军队伍,参加了革命起义活动。朱德能够顺利通过国民党设在广东韶关的重重拦截的关卡,与沙坪村人跟绿林好汉打好关系,为朱德部队通风报信不无关系,通过沙坪村人的帮助,朱德年关暴动后带着起义军顺利会师井岗山。事后,有人告密官府,声称沙坪村有人参加了红军,于是参与了义助朱德的人,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报复,火烧沙坪便是证明,受到迫害的部分参加革命的后代被迫逃亡在外。现今30-40岁左右去过广东西冲也就是现在阳山一带打工的村民都会惊奇地发现,大家可以用沙坪土话跟当地居民直接交流,据阳山一带族谱记载这些人便是当年国民党军队火烧沙坪,被迫离开沙坪远逃外地的沙坪村革命起义后代。

  沙坪村的文物

  1990年,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组织村民“冬修”水利,改扩建位于村西北方向的大冲水库,以提高蓄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本工程由村委组织,以村民为主力投工投劳,人力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位村民用锄头刨出一个“铁疙瘩”。“铁疙瘩”直径10CM-20CM左右,高20CM上下,剥落泥巴露出鼎式外形。村民用锄头剔除泥巴,不经意把它弄破一块巴掌大小的面积,器件由此分为两部分,分别被两位村民捡拾进粪框挑回家中。其中较大的一块被村民捡回家后,因为外形奇丑难看生怕不吉被摆在农户家门口当凳子坐!这个“破鼎”一直静静地躺在门口,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收破烂的“轻而易举”地以8元钱的废品价格收购,它净重达24KG!几经转手,本器件以40万元的价格流入香港,据说流入香港再易其主,居然卖出了180万元的高价。器件较小部分因听闻价值不菲而让另一村民私下收藏,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本器物能保存实物,测算年岁,确认其属于青铜器,那么它将把湖南省宜章县的人文历史向前推进!对宜章县历史的考证具有重要的的人文意义!并将改写现有的宜章历史!

  

  本地区曾经出土过商代氏族后石器时代的物件,可以佐证出土青铜器的可能性。宜章县级文物黄沙镇沙坪村桥背山商代氏族居住遗址,桥背山遗址位于宜章县城西南方约52公里的黄沙镇沙坪村。系一处商代氏族居住遗址,文化层暴露于地表,厚约30厘米,采集的遗物有斧、奔、陶珠、陶鼎足及残陶片。石器均系石灰石磨制;陶器胎质为夹砂红陶、黑陶、火候高;陶片饰方格纹、米字纹等,陶鼎足为圆柱形。遗址面积约1800平方米,均为村民菜地及农耕土,有几冢坟墓,有部分未开垦的处女地,植被稀疏。1992年被宜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宜章县黄沙镇发现一本《应举杂字》难倒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里面有很多是农家日常用语,貌似还有不少方言。很多生僻字,如今不太常用的。这一本书,估计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现在也不一定能通读。什么箩筐扁担蔑皮之类的词汇都在里面,为什么叫做《应举杂字》,为应付科举考试的?貌似说不通啊,不得其解。属于清代同治至宣统期间的一种手抄善本,这一本有点特别,他是清代一个读书人对当时所见的各种风土人情,和他的所见所闻的一些记录和描叙,虽然言语初俗,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种善本很难保持,要注意收好,以后会有所增值。如有这方面研究的看上了,价格会水涨船高。 这一本《应举杂字》,发现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革命老区项目村”的沙坪村,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本书是研究宜章县本地民俗与方言、文字、人文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本地特色与研究价值!书中内容与“女书”一样,使用当地方言书写,纪录的也是当时的人文生活景观,非常难得。是宜章县的重要先人文化遗产!

 沙坪村人文精神

  该村民风纯朴、劳动力集中、耕地丰富。气候宜人、宜居、宜游、宜业。山林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山清水秀,远负胜名的乐水河,河宽90余米,河水终年清澈。乐水河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温存柔雅,依然保持着贵妇的优雅,投奔入珠江水域!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人富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一贫如洗,笑纳八方乡音归客;富可敌国,普济远亲十年寒窗;权倾朝野,不舍故土七品芝麻。湖南省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历来是湘南地区的人文重地,民风纯朴、善良,人才辈出,数潇湘人物,此地唯盛!

  近现代沙坪

  可能因为李姓作为沙坪的外来族群,近现代沙坪村人与生俱来地拥有强烈的自我保护与维持生存的本能,只要在外面受到任何委曲全体村民都可能倾巢而出,直到对手屈服称臣!因为过度的保护意识,沙坪村村民存在一定的愚昧成份的性格,为争山头地盘与西北方的水源山村大打出手,甚至动用过土炮,武力炮轰水源山,双方敌视直到现在,至今沙坪村与水源山村通婚的情况屈指可数。同样的事由,沙坪村与西南方的石头寨村也有过不愉快的过节,曾经“大闹石头寨”,现今两村关系有所改观,毕竞同为李姓。

  当年搞农村集体合作社“吃大锅饭”的时候,乡政府计划在沙坪村东南方平地上弄一个集市,但是遭到村民反对。再到后来的兴建沙坪中学,也遭到村民反对,直到这所中学去其他的村子兴办。“驱赶集市”、“驱赶学校”这样的事情放在现在看来让后代村民们哭笑不得,前辈们的短视与愚昧无知反而阻碍了村子现代化发展进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村民们面对的困惑与矛盾也将更多,开设赌场、放高利贷、买六合彩等不良情况也时有涌现。当然,总体而言,村民生活仍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因沙坪村现在的李姓村民是外来迁徙进来沙坪的,很多历史又因为愚昧被损毁而无法考证以前的历史记载。近600百年的寺庙香火,无论怎么说也会有过高僧出现,现在却无处下手寻找考证资料。沙坪村四周的村子如大元和石头寨这些老村去查查都有与沙坪寺庙相关的传说,希望县政府办事处能组织学者介入,去各地名寺高僧那里寻找手记与经典。村子里现存的唯一可以考证到的实物也只有破庙、残亭、衰码头,可惜的是没有文字记录。县志记载,沙坪村东南方前往岭背村的石头小路系历史悠久的秦代驿道。说明沙坪村的历史值得让宜章人感到光荣。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介入、政府关注,发掘出更多历史线索。 (本文由网友提供)

作者:李V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