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骡马古道及其民歌民谣

  郴州骡马古道又称盐铁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称驿道、峤道,是修筑的官道。特别是骑田岭古道,由于骡马长年累月的践踏,古道的石板上留下了许多深深的蹄印,因此又俗称“骡迹路”。

  古代的交通,尤其是货物运输主要依托舟船水路,由于郴州是中原通往粤海最便捷的通道,又雄踞五岭中段,分隔长江、珠江之水,地理位置独特,南北客货运输到此,不得不舍舟下船,或拨夫差,或雇骡马,翻山越岭,到达另一条水道。郴州骡马古道是湘粤古道中最具特色的一段。郴地南通交广,北达湖湘,为往来经商拨运之所。道、咸之世,海舶未通,南货运北,北货往南,悉由此经过。故沿河一带,大店栈坊数十家。客货至,为拨夫,为雇骡,为卸船只,络绎不绝,诚南楚一大冲要也。

  而郴州至宜章、坪石这条线,虽然山高路陡,泷急滩险,由于翻越骑田岭,直线距离最短,无论陆路、水路,都较郴临线节省几十公里行程,且有古峤道依托,经过人们不断地疏浚改造,宋元以后,逐步取代了郴临线,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依其运输量而言,甚至可称它为古代的高速公路。

  郴州骡马古道是我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的古道,专家认为该道堪称我国现代公路“老祖宗”,这条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粤古道。九十里大道宜章段,起于南关街三星桥,途经中夏街.东长街.东关街.清水村.留军村.沙坪里村.分水村.坳背村,止于樟桥村折岭,北接苏仙区邓家塘乡,共约四十里。

  从宜章到郴州,有一首《九十里大道歌》:“一十里慢步悠悠到尧坡,二十里分水河边看风波,三十里折岭陡壁高万丈,四十里两路司口岔平和,五十里良田关卡完官饷,六十里万岁桥上封八角,七十里登临韩公走马岭,八十里细看屋角对庙角,九十里南关上头抬头望,郴州城房屋堆起像蜂窝。”

  而从郴州到坪石,也有一首歌谣唱道:“泷船头上慢摆舵,沿河码头快下货;裕后街中妇娘喊,南关上头崽跟脚;短打招呼长吆喝,人挑米来骡驮货;两里三里一拱桥,五里十里一亭阁;龙门池上歇脚少,磨心塘边伙计多;香花井旁凉亭坐,来往骡子老数错;好奇石头打补丁,细看屋角对庙角;苏峰来朝走马岭,万岁桥念阿弥陀;良田关卡完官饷,青阳坪里捡田螺;糍粑填口黄泥坳,蛤蟆两路岔平和;麻起胆子过折岭,汗水从头洗到脚;界牌脚下风吹爽,青石板上排排坐;海烦天愁打白念,汗帕丢起把别个;樟树新枝压旧枝,分水后坡冲前坡;太平老街尝火酒,长山古树挂藤萝;潘帅题字野石铺,圣贤留迹在尧坡;宜章县城东长街,找个饭馆打平伙;丹霞迷眼五里冲,一天辛苦浑不觉;人货齐聚水牛湾,各找东家早交割;赚得铜钱两三吊,扯段花布哄老婆。”

作者:刘从武收集整理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