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新闻网站讯(通讯员 欧红霞 李承恒 李素萍 姚娜)为掌握肝吸虫病流行动态、筑牢公共卫生防线,连日来,我县开展2025年肝吸虫病监测工作,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此次监测覆盖全县5个行政村,累计为1006名3周岁以上各年龄组居民开展粪便检测,采样及制片严格遵循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检出肝吸虫阳性,同步筛查发现3例鞭虫感染阳性病例。经郴州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及阴性样本抽检结果均一致。
针对检出的鞭虫阳性患者,县疾控中心联合乡镇卫生院迅速开展个案调查,排查感染途径并落实治疗措施,同时通过加强粪便管理、普及防控知识等方式防范传播风险。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利用多种媒介普及防治知识,同时强化基层防控队伍能力建设,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持续推进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肝吸虫病防治知识
肝吸虫病,也称为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淡水螺和鱼虾等中间宿主中的发育阶段。人或哺乳动物通常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寄生虫幼虫(嚢蚴)的淡水鱼虾而被感染。
1. 病因与传播途径
肝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华支睾吸虫,其生命周期需经过淡水螺和鱼虾等中间宿主。人体或哺乳动物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感染鱼虾类,其囊蚴在人体的十二指肠脱囊后经胆管逆行至肝胆管发育为成虫。
2. 临床表现
早期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寄生虫数量增加,可出现上腹隐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黄疸、胆管炎等症状。重度感染可能诱发胆石症、肝硬化等并发症,儿童严重感染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3. 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是确诊依据,需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提高检出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可发现胆管扩张或肝内钙化灶,CT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 治疗手段
吡喹酮是首选驱虫药物,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分次服用。阿苯达唑也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合并胆道梗阻者需进行内镜或手术干预。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粪便确保虫卵转阴,重症患者需进行肝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
5.预防措施
(1)肝吸虫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因此,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处理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及刀、砧板,以免感染肝吸虫囊蚴;生熟食具、厨具要分开使用。
(3)不要用生的鱼虾喂狗、猫。
(4)加强粪便管理,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粪便施肥,喂鱼虾,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鱼塘。
(5)高风险人群(如长期生食鱼虾者)建议定期进行粪便虫卵检测或血清学筛查。
肝吸虫病可防可控,核心在于切断“虫卵-螺类-鱼虾-人”的传播链。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加强监测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腹痛、腹泻、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鞭虫病防治知识
鞭虫病是由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感染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长期感染可导致肠道损伤及营养不良。
一、传播途径
感染源为患者或带虫者的粪便。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通过污染水源、蔬菜、水果或手,经口进入人体。儿童和卫生条件差或使用未处理粪便施肥地区的人群易感。
二、临床表现
1.轻度感染: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腹胀、腹泻。
2.重度感染:
肠道症状:持续腹泻、便血、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全身症状:因慢性失血和营养不良导致贫血、消瘦,儿童可能出现发育迟缓;
并发症:严重感染可引发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或肠道细菌感染。
三、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发现鞭虫卵是确诊依据。
四、治疗方法
1.驱虫药物: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为首选药物,需按疗程服用(如阿苯达唑400mg/日,连服3天)。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时,需联合其他药物。
2.支持治疗:针对贫血患者补充铁剂,腹泻严重者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随访: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粪便,确认虫卵转阴。
五、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接触土壤或动物后。
儿童玩耍后彻底清洁手部。
2.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前用清水彻底清洗或削皮;
改善饮用水安全,避免饮用生水。
3.环境卫生:避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推行卫生厕所。
四、温馨提示
出现持续腹痛、腹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防治核心在“卫生”,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杜绝感染。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红霞 李承恒 李素萍 姚娜
编辑:谭臻
本文为宜章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ngxww.cn/content/646955/95/1540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