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
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最高与最低点相比,高差1747.3米,全县地形平均比降44.2%。宜章县内山地面积共185.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7.68%;丘陵面积共80.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04%;岗地面积共17.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1%;平原面积共32.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6%;水域面积共5.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1%。
气候
宜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介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岭南低,但因县北部有骑田岭等大山作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以骑田岭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热北寒,岭北大雪,岭南微雪,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湘中湘北。宜章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冬,冬无严寒,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晴久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宜章县的春季要早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但无酷暑。
水文
宜章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76条,分属珠江、湘江两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长乐水、玉溪、章水和渔溪等259条,流域面积共20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条,流域面积共12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6%。县内长度达到5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6条,流网冲沟总长度达到966公里。
自然资源
宜章境内水面由河流、池塘、水库等构成,共5.18万亩。河流所占面积最大,共有3.71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有1.7万亩,其中池塘占0.9万亩,水库占0.56万亩,其他占0.24万亩。全县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全县每年可供开采利用的地下水总量大于4259万立方米,占枯季径流量的12.8%。县境内多年地表水资源总量达到33.62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8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总量占18.3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宜章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县内已发现的矿产36种,即煤、铁、锰、钛、钨、锡、锑、铅、锌、铜、钼、铋、镁、铝、汞、金、银、钽、铌、铍、锆、铀、钍、砷、石墨、硅石、水晶、萤石、硫铁矿、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宜章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和湖南省10个煤炭基地县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81亿吨。
生物资源
宜章县生物资源品种繁多,水稻有籼、粳两大类,共有20多个品种;旱粮有红薯、玉米、大豆、小麦、大麦、高粱等30余个品种;经济作物有柑桔、脐橙、茶叶、烤烟、苎麻等180多个品种;全县已查明的树种有90多科,共584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种,二级保护树种8种,三级保护树种11种;竹类有17种,植物药物共有1100种。畜禽有近10种。鱼类有29种。有珍稀野生动物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编辑:胡喜华
本文为宜章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ngxww.cn/content/2020/07/05/759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