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好做活金融文章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宜章农商银行董事长 郑兴国

 

  宜章农商银行于2011年3月18日开业以来,秉承“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经营宗旨,坚持以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为己任,灵活运用信贷政策,适时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加大信贷资金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坚持定位,明确方向。为确保“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支农市场定位不动摇,宜章农商银行明确了支农的三大转变,即信贷支农从支持传统“小”农业向支持现代“大”农业转变,深化支农内涵,拓展支农的领域和外延;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重点支持创新型、科技型新农民,提高农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促农增收;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金融后盾。

  围绕“三农”,重点支持。宜章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三农”,对支农工作“早动员、早谋划、早部署”,在支农帮扶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开展信贷支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信贷支持战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了生猪、脐橙、烤烟、蔬菜、杨梅、葡萄、茶叶、旅游、鞭炮、煤炭、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和地方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有一定规模、信誉良好的种、养专业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如宜章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近5亿元,带动养殖产业龙头企业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7个、规模养殖户500余户,促进了养猪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宜章县一度评为“全国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县”;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范围广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升级,如宜章农商银行平均每年投放脐橙专项贷款600万元以上,支持了1000余户小面积脐橙种植户以及200多户规模化脐橙种植户,推进了脐橙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对地方经济影响大、政府关心、群众能得到实惠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群众逐步走向市场,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同时,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信贷支农政策,即对东部、南部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地区,重点支持种养专业户和农产品加工、流通、运输等涉农企业;对梅田、麻田、浆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资金支持“三高”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良好的农村经济组织;对笆篱、天塘、黄沙、里田等烤烟种植区给予特殊政策,扩大信贷规模,保证烟农贷款的发放,宜章农商银行每年投放专项贷款6000万元以上,支持烤烟生产近5万亩,产值约25500万元,户均烟农收入可达16万元,其中支持烤烟种植大户近30个、专业合作社6个,使烤烟成为了宜章的支柱农业产业;同时,还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仓储和运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县域经济,着力打造支持农业现代化品牌。通过不断的信贷投入,有效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宜章农商银行秉承“与民同行,因民而变,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立足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走出去深入了解农户需求,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大力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重点推出国家公职人员福祥便民卡、个体工商户福祥便民卡;创新“农易贷”、“商易贷”、“薪心连贷”、“联合贷”、“雨露贷”、“园区贷”等信贷产品;创新“银行+农户”、“农户+银行+基地+企业”、“公司+银行+农户+保险”等贷款模式;抵押担保方式灵活,有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农房抵押、农业生产机械、运输工具、特许经营权、订单、仓单、合同等抵(质)押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户、商户和企业主贷款难的问题。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宜章农商银行积极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商户贷款、“公司+农户”贷款、联保贷款等贷款管理办法,对农户进行评级授信,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实行信贷审批转授权管理,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短、小、频、急”贷款实行快速审批、快速办理,从客户申请到贷款的发放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并明确了专人负责小微企业的授信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通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品种,促使广大户农户脱贫致富。

  拓宽领域,关注民生。宜章农商银行扎实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开展网上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代理、福祥便民卡、手机银行、福祥缴费通等新业务,代发粮食直补、民政、移民、新农合、林补、油补、养殖补贴等40多项惠农补贴,代理发行32万多张城乡居民社保IC卡,率先在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白沙圩乡设立营业网点、岩泉镇恢复营业网点,在金融服务薄弱的边远山区设立347个助农服务点、在旅游景点设立自助终端设备,在城内设立了8个警银岗亭,在80个贫困村设立金融扶贫服务站,逐步构建了“信用贷款足不出乡、小额支取足不出村、转账汇款足不出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扶贫,惠农助农。宜章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是湖南省第二批金融扶贫试点县,在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导思想后,宜章农商银行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金融产业扶贫为平台,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的“加油站”,不断创新模式、优化流程,并从机制建设、资金安排、服务效率等方面为金融产业扶贫提供精准保障。为使贫困户能及时得到信贷支持,推行了扶贫贷款“一降二免三优惠”、“三优先、三同步”措施,即:降低授信用信门槛,提高贫困户贷款额度,对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免抵押、免担保,让贫困户能真正得到贷款支持,对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贷款贴息优惠、贷款期限优惠,实行扶贫工作优先研究、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扶贫贷款优先办理的“三优先”原则,采取贫困户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评级授信和发放贷款“三个同步”进行,同时结合“阳光信贷”工程,明确了授信标准、流程和工作要求,在村一级醒目位置向农户公示,严格评级授信程序,实行“三会”、“三公示”、“两审核”的评级授信制度,确保评级授信公开、公平、公正;并在各支行增设了专门柜台,增加专门人员,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了贫困农户贷款投放速度,实现政府搭台、银行帮扶、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互动共赢格局。截至2107年8月30日,宜章农商银行已对建档立卡的27729户贫困农户完成评级,参评率100%;授信23820户,占比85.9%,授信金额67115.92万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9020笔、36721万元,余额34718.68万元,其中自主创业822笔、金额3464.11万元,分贷统还7638笔、金额31254.58万元。

  截至2017年8月末,宜章农商银行贷款余额387959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3.35%;六年累计发放贷款121.16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99.20亿元;六年缴纳各项税收2.27亿元,每年纳税总额占全县财政收入近3%,占全县金融业缴纳税金的70%以上,同时对全县前二十纳税大户累计发放贷款8.3亿元,为全县创造税收4.6亿元以上,并培植了大量优质企业,带动了近万人劳动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银行增效、地方党政满意“多赢”效果。

作者:郑兴国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