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政办函〔2014〕29号关于印发《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宜政办函〔2014〕29号

 

  宜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宜章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省市驻宜各单位:

  《宜章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17日

 

  宜章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科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1〕51号)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全省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12〕173号)等文件精神,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下简称“1∶50000详查”)。为确保详查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村为基本单位,实行村村到,全面开展全县1∶50000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全县境内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城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为国土整治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防灾资料。

  二、组织领导

  开展1∶50000详查,进一步查明全县境内已经或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全面摸清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督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基础数据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县人民政府成立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袁章中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法制办主任欧阳绍先,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旭曦任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统计局、县环保局、县旅游外事侨务局、县城乡规划局、县气象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刘茂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1∶50000地质灾害详查的组织协调工作。专业技术工作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O二队承担。

  三、工作方法

  本次调查工作的开展以涉及我县不同时期的水、工、环综合研究成果为资料基础,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如下:

  (一)资料收集。涉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统计、水利、林业、气象、旅游外事侨务等多个部门。

  (二)遥感解译。采用最新遥感映像航片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进行全面解译,以此指导野外各项调查工作有序开展。

  (三)地面调查。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调查方法与先进的调查手段相结合,分一般调查区与重点调查区开展区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核查。

  (四)选择典型重大单体地质灾害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物探、钻探、山地工程、工程地质试验等,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正确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五)GIS技术应用。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及相关标准,进行分层、编制属性表,建立县级地质灾害图库。

  (六)GPS技术应用。采用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将地质灾害发生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进行准确标绘,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供资料依据。

  (七)综合研究。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科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建议,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系统。

  四、工作步骤

  全县1∶50000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2014年12底前完成,并通过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审查验收,其中野外调查工作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并通过验收。主要工作分六个阶段:

  (一)调查准备阶段(2013年12月10日-12月30日)

  成立宜章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组,制定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等。

  (二)资料搜集与遥感解译阶段(2013年12月20日-2014年3月15日)

  主要搜集我县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社会环境及气象水文资料、矿山分布及开采情况、地下水开采情况、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采用多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开展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从面上掌握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整体、动态特征。围绕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镇、村(居)或重大工程,同时兼顾交通干线以及水库、河流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解译,开展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

  (三)野外调查与勘查测绘阶段(2014年3月15日-7月25日)

  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调查方法与先进的调查手段相结合,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分别确定相应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区并开展区域调查。同时在扫面的基础上,选择重要地质灾害地质体或重点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辅以山地工程、物探、钻探等手段加以验证。通过湖南省地质环境总站对本次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质量的验收。

  (四)室内综合研究及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14年8月1日-9月30日)

  根据野外工作成果,归纳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形成机理、造成危害,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点的潜在危险性、防治措施、监测方法,进行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编制实际材料图、1∶50000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1∶50000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成果图件,汇总整理地质灾害调查表、有关影像资料等。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50000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完成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

  (五)成果报告编制与验收及成果汇总上报阶段(2014年9月20日-12月31日)

  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编写成果报告及其他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通过湖南省地质环境总站对宜章县1∶50000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审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严格考核管理。根据详查工作的相关要求,县人民政府将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列入2014年度各乡镇年度国土资源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管理。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调查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参与的责任意识。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要做到边调查、边宣传,及时向当地群众公布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意识。

  (三)加强协调配合。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点多面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落实责任,并从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乡镇、村、组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全力支持搞好1∶50000地质灾害详查工作。

作者:宜章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