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新闻网站讯(通讯员 刘千禧)在梅田镇车头村,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王四刚、王敏、王翰林祖孙三代接力参军,跨越半个世纪的军旅接力,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2025年上半年征兵工作中,县人武部以这样的红色家庭为典范,激励新一代青年追寻父辈足迹,投身强军事业,在强军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第一代:戈壁深处砺剑戍边
1976年,王四刚戴上“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军帽,成为新疆军区某高炮部队测距手。在乌鲁木齐的漫天风沙中,他参与边境防空战备执勤1200余天,所在班组连续三年获评“神炮班”。“祖父总说,高炮的瞄准镜里装着万家灯火,军人的肩膀要扛起和平重量。”这份坚守,成为家族的精神图腾。
第二代:转型强军见证者
世纪之交,王敏穿上97式军服,在黑龙江牡丹江某陆军部队服役。亲历军队机械化转型的他,曾驾驶特种装甲车完成中俄边境联合巡逻任务。“父亲教会我,军人的价值不仅在战场,更在时刻准备为祖国挺身而出。”王敏退役时留下的行军水壶,如今成为儿子的“成长信物”。
第三代:科技强军生力军
2025年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王翰林,在完成3年专业知识学习后,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役前集训中,他凭借从小在父辈的严格教导下,在队列、体能等课目优异成绩崭露头角。应征青年王翰林表示,祖父是老兵,他常说“军人荣誉高于一切”,我要像他一样保家卫国。
在王家故事的感召下,宜章县2025年上半年征兵呈现“三高”特点:大学生报名率高达81%、军人世家子弟同比增长45%、科技专业青年占比突破60%。这些青年通过严格选拔后,将带着家族的期望与家乡的嘱托,奔赴军营淬炼成长。与王翰林同期参训的西藏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才军感慨:“三代人的军装照,就是一部行走的党史军史教科书。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把红色基因编码进强军代码。”
从战火硝烟到和平年代,宜章县三代军人的选择诠释了“忠诚”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曲跨越时代的强军赞歌。2025年上半年的新兵们,正以行动证明:红色基因永不褪色,强军使命代代相传。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千禧
编辑:曾姝琴
本文为宜章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ngxww.cn/content/646947/57/1477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