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宜章文旅赢在哪里?

九月的最后一天,阳光穿透莽山五指峰的薄雾,瑶族姑娘的银饰闪烁如星。仰天湖的风轻拂过高山草甸,羊驼和梅花鹿们慵懒地躺着,等待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山水画卷”郴州“盛装待客”,准备好了迎接新一轮的客流高峰。

上周末,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落子宜章,这座湘南边陲小城以16.73亿元投资撬动9大文旅项目,让600年军屯古村苏醒,让千米悬崖变通途,让“养在深闺”的“山水画卷”成为万人打卡的文旅地标。

图片

从2023年郴州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以来,郴州山水频频“出圈”“刷屏”,向外人推荐郴州文旅,成为了每一个郴州人的自觉。今年的郴州旅发大会,为什么会选择宜章?大会已经结束好几天了,现在也许能琢磨出点滋味来。

这场以“天下莽山 人间仙境”为主题的盛会,让莽山的杜鹃与韩国游客的笑脸相映,让非遗工坊的锤声与民宿老板的笑声共振。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办会兴城”的实践,更是一曲生态、文化与民生共鸣的田园牧歌。

为什么是宜章?

——山水藏珍,厚积薄发

宜章的当选,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历史的选择。

这座小城如同一本摊开的典籍,每一页都写满天生丽质与岁月沉香。

图片

莽山是造物主最偏心的笔触。92.8%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五指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猴王寨的飞瀑撞击着千年岩石,南花溪的碧水倒映着原始次生林的苍翠。

更难得的是,30余处温泉井眼在一六镇星罗棋布,燕子岩溶洞藏着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山—水—泉—洞”的立体旅游资源,让宜章具备了打造全域旅游的天然优势。

不仅如此,历史也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图片

腊元古村的青石板路,仍留着明洪武年间军屯戍边的“七纵七横”防御格局,“见巷见墙不见宅”的迷宫设计曾是抵御外敌的堡垒;而燕子岩瑶寨的长鼓声里,藏着瑶族先民“盘王节”的古老韵律,“莽山对歌”的调子从清代传唱至今。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宜章围绕“一座山、一条河、一汪泉、一个洞、一个店、一个村、一个馆、一个人”等八大文旅关键突破点和创新点,实现联动提升,形成资源互补、业态融合的发展新局面:莽山无障碍游步道在悬崖上“织网”,腊元古村的老宅在工匠手中“重生”,南花溪的雾森系统在夜色中“造梦”。

16.73亿元的前期投入,不是盲目铺张,而是精准播种,只待旅发大会的春风拂过,这些种子便破土而出,长成了“手可摘星辰”的风景。

大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

——破茧成蝶,民生开花

这场大会,让宜章完成了从“资源咖”到“新顶流”的蜕变。那些曾经养在深闺的山水与文化,以鲜活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带来了一连串“没想到”的惊喜。

图片

谁能想到,千米高山能变成“无障碍乐园”?莽山用8公里平缓游步道、4台垂直电梯和7台轮椅提升机,在悬崖上搭起了“天路”。韩国游客金敏秀推着轮椅上的父母登顶五指峰时,忍不住落泪:“以前觉得登山是奢望,现在云海就在脚下。”南花溪的“瑶山仙谷”夜游——5微米的雾滴在灯光中化作“仙气”,瑶族图腾投影在石壁上跳舞,游客沿着溪流漫步,仿佛走进了《山海经》的奇幻世界。

谁能想到,600年古村能“活”起来?腊元古村没有大拆大建,只是把几处非承重的“防御墙”改成了景观廊道,游客钻进巷子,既能感受“见墙不见宅”的神秘感,又不会迷路。18栋老宅变了模样:有的成了祁剧体验坊,有的成了墨碗饼工坊。村民陈宝林站在自家修缮一新的老宅前,脸上洋溢着笑容:“改造后游客会越来越多,发展的路子多了,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图片

谁能想到,烂尾楼能变成国际商圈?瑶溪谷曾是闲置多年的工地,宜章用“60天攻坚”创造了奇迹:政府免两年半租金,部门联合上门办手续,广东的星子月饼非遗工坊、本地的莽山红茶国际馆抢着入驻。莽山红茶国际馆凭借“中式雕花木盒+莽山红茶”的高端礼盒设计打开市场,产品已销往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9月15日,还与塔什库尔干万然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如今的瑶溪谷,白天能体验瑶绣、做月饼,晚上能喝着红茶看瑶族歌舞,曾经沉寂的山谷,现在热闹得像过年。

文旅活力直接带来了收入提升。南花溪沿岸亮化工程让夜色经济焕发活力,夜间消费提升50%;燕子岩瑶寨经过提质改造,瑶族风情更加浓郁,综合收入增长65%;可岩可田民宿完成换装升级,营业额实现120%的增长……今年1至8月,该县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均已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

郴州文旅如何继续行稳致远?

——久久为功,山水长歌

一场大会办出精彩容易,一座城市的长久魅力维持难。

宜章的蝶变,不是终点,而是郴州文旅行稳致远的起点。如何让一时的热闹变成长久的红火?宜章县的做法也许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图片

要把“小而美”的故事讲下去。宜章的经验证明,文旅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特色越好。郴州正通过挖掘潜力“小而美”文旅新场景、孵化青年创业项目、搭建招商合作平台,形成“发现场景—培育项目—赋能产业—示范推广”的完整闭环。旨在运用“小而美”场景焕新的方法,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适旅化改造和景区场景焕新,推动郴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小而美”场景焕新示范城市。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亮点:资兴东江湖要做“雾漫小东江+民宿集群”,让游客“住进水墨画里”;桂阳文化园要把湘昆搬进古戏台,让《牡丹亭》的唱腔和着桂阳坛子肉的香气;永兴银楼要开“银器DIY工坊”,游客能亲手打一支银簪子带回家。这就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对新培育的“小而美”场景,营收达标就给奖补,让更多“腊元古村”式的惊喜冒出来。

图片

要让科技和文化手拉手。“郴心游”App已经有33万用户,但这还不够,还要继续开发更多的便民功能。电影《无声里突围》火了,郴州要趁热打铁,拍续集、开发周边,让“从无声里突围”的精神,变成游客能带走的“心灵礼物”。

最重要的是,发展成果要装进百姓的口袋。郴州要大力培育文旅人才,培训民宿管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文旅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像莽山的春天一样,花团锦簇。

郴州的文旅之路,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但每一步都踩在生态美、文化活、百姓富的点上。当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民生幸福的诗句也在其中流淌。

来源:郴州发布

编辑:胡喜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