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青春在文学里”记录失去,抵挡遗忘”

  读了简素凤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简之爱》,很让我有一种深刻的感悟。这部“记录失去,抵挡遗忘”的作品揭示了文学创作的特征,即有希望的作者是对生活抱有希望,有内涵的作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

  为什么我要以“记录失去,抵挡遗忘”来理解这部作品呢?据了解,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作者的一部自传。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并没有让作者失去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相反几乎接踵而来的磨难与打击,让其变更加坚强,对未来生活与文学有了更美好的憧憬。真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了。我很赞赏一句话,艰难的过程往往是财富的最好积累。而思考是这种积累的一种最佳方式,它所形成的积淀—思想,也是很有内涵与品格。同时,思想也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钙和灵魂。作品有没有筋骨和力量,就看作品有没有钙、有没有灵魂。这种钙和灵魂绝对不是外添的,他们都是渗透、深化在作品的情景之中的。这部小说的思考以及它产生的思想不是空洞的、概念的或做作的,而是饱满的、真切的、自然的,是作者的人生阅历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足见人生阅历的丰沛,可以历练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部小说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直面中的思考,并由此尖锐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精神图像,引起人们对生活的质疑与求真,因而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作品表达了作者自我救赎的“真人秀”,又给我们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从这一角度也证明,这部作品既是一个人的自传,又是一部昂扬向上的励志小说。

  时下,我们固然不能忽视那些表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人生现状的作品,但现实生活中有困境与突围,有欢笑也有眼泪,有幸运也有苦厄,有收获也有焦虑,文学应该在平凡方面予以关注。《简之爱》做到这一点,它写了细致的人文关怀,个体的精神情感,有灵性和温度的文字,是我们更要看重的,或者更接近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作者或早知“唯文学的力量可带来内心的辽阔与充盈”这一道理,从而使作者实现了从悲愤中寻找超越的可能。所以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通过描写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尴尬处境与生活的痛感,表现出作者对人的命运的深刻惊醒也深刻关怀。可以说这种作品既是社会的歌哭,也是人性的歌哭。这样的歌哭所彰显的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传达了难能可贵的正能量,不仅是广大读者希望的,也是当前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读这部作品中还让我有一感受,即是作者在致敬岁月,也在致敬文学。由此可以相信,作者以后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也会更加懂得享受文学创作的愉悦,生活还在前面,一定要记录失去,抵挡遗忘……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作协理事,郴州市作协主席)

作者:王琼华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