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节日喜庆氛围日渐浓厚,但领导们却更忙了。12月24日,记者跟随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建球轻车简从深入湘一宜章学校、栗源镇、关溪乡、天塘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记录了一天的工作,虽然是马不停蹄,但处处部署慎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上8点,王建球就来到了湘一宜章学校。该校于今年8月8日挂牌成立,是长沙一中与湘粤学校联合所办。王建球刚进校便与该校负责人聊了起来,该校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们已经开设两个初一班,共招收了50多名学生,目前在老师招聘这块希望政府能给予相应支持……”

图为王建球在关溪乡调研集中供水工程

图为王建球在栗源镇四合村调研小农水利项目

图为王建球在天塘乡英德红茶项目调研

图为王建球在校车内查看
得知相关情况后,王建球当即召集该校相关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就如何吸引人才及招生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深入探讨。王建球说,湘一学校的招牌就是长沙市一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金字招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政府应视该校为公办学校,让湘一宜章学校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加强与湘一学校的沟通,让好的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共同打造精品教育,大力提升宜章教育发展能力。
调研了湘一学校后,随即赶往栗源镇进行调研。
据了解,2014年,宜章县栗源镇中心小学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和陈光家属的共同帮助下,经宜章县教育局研究同意将栗源镇中心小学改建成宜章县栗源镇陈光小学。经过一番仔细了解与实地查看后,王建球要求该镇负责人应该结合栗源镇浓厚的红色文化,把陈光小学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即弘扬了革命精神,又发展了地方教育。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参观了栗源镇复源村的革命历史纪念室后,王建球又查看了该镇四合村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据了解,四合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0余人,村前的李家河由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导致行洪不畅,每逢长时间集中降雨天气,必然导致李家、王家自然村受涝,李家、王家及陈家自然村(1、2、3组)部分稻田受淹。今年10月份,该村委会决定维修建设李家、王家自然村村前的李家河,目前该项目有序进展中。
沿着李家河岸,王建球边走边看边询问:“清淤、修整河堤这些工程量大不大?财政奖补资金有多少?剩余所需的钱老百姓都还支持不?”项目负责人回答说:“我们计划清淤河道862米,整修河堤520米,完成后将改善灌溉面积450余亩,资金这块县级财政奖补资金共20万,11个村民小组按受益田亩筹资筹劳共计11万,村委会资助及社会筹资3万,共34万元,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后都挺积极的。”王建球对随行的负责人说:“小农水利工程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真正把这一“民心工程”、“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路上,王建球未休息半刻,甚至在车途中也用电话调配相关部门关于农村规范建房、危房改造等工作,沿途又调研了关溪集中供水工程,直到下午2点才在天塘乡政府廉政食堂简单就餐。
抓项目促发展。在下午的调研中,王建球重点考察了英德红茶项目。
在项目基地上,三五成群的挖土机正轰轰作业,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大片荒山野岭得以开垦,不远处的马鞍山巧夺天工,其形如马鞍套于这片土地上,与周边的山丘共同形成了独特的湘南风光。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计划总投资1.1亿元,建设育苗园100亩、种植园区第一期1000亩,第二期以公司+合作社(或农户)推广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茶叶2000亩,修建50亩茶叶体验休闲区,建设50亩大型标准化加工厂,还要在黄莽公路旁种植园区规划配套设施100亩,主要建设茶叶宾馆、茶叶交易城、茶员工配套住宿楼等。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土地流转,等项目建成后,红茶生产规模将达300吨,年产值达1.5亿元。”
王建球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优势,并表示政府一定全力支持配合项目进展。王建球希望项目负责人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并拿出大的规划,依托大莽山旅游,做好茶为主的农庄经济,实现茶文化旅游一体化,以茶促游、以游促销,既发展旅游的同时又带动村民种茶致富。
夕阳下,马鞍山更显秀美。临行时,英德红茶项目负责人希望大家来年一定要过来品茶。
作者:李腾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