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宜章县五岭乡走笔
宜章县五岭乡位于宜章县北部,与苏仙区良田镇接壤。该乡东部是莽莽苍苍宛如长龙入海的五盖山,西部是一望无际的骑田岭。全乡21个村就散落在两条山脉相夹形成的狭长地带里。湘粤古道、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都从这个咽喉地带穿过。
虽然五岭乡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基础却很一般,过去有一首民谣说:“风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下没有宝,看你怎么搞。”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民谣里描述的 “风大、石头多、爬坡”,现在却成了该乡的经济支柱。这是怎么回事呢?近日,记者在该乡境内进行了一番徒步调查。
风大石头多:工业好唱歌
由于特殊的地型地貌,五岭乡成了公认的 “风口”。在骑田岭与五盖山交汇的小山包上,平地无风这里也树木摇曳,行人难以站稳。2011年9月,五岭乡太平里风电场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批准。从此,在千山万壑间肆虐了千万年的山风变成了一笔宝贵财富。这个项目共计装机10万千瓦,拟安装50台风力发电机组,总投资9亿元。9月3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有部分机组安装成功,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调试。
石头是五岭乡的一笔巨大资源。全乡东部片区全部是石灰岩地貌,石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2年10月,吉港(康达)水泥厂建成点火,现在每年实施销售收入6亿元左右。漫山遍野看似无用的 “顽石”,在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下,成了带动全乡发展和农民就业的 “龙头产业”。
出门就爬坡:美景惹人醉
“出门就爬坡”在汽车时代来临之前,确实是一种交通障碍,但随着路网的拉通,这些原生态的山坡却成了生态游的美景。
坦山村是该乡西边山骑田岭下的一个普通山村。记者沿着山谷步行进来,只见一丘丘晚稻田里,一片金黄;两岸山谷里,田埂上,一株株楂梨树,挂满了红褐色的楂梨,楂梨与金黄色的稻子互为点缀,互为表里,形成一片金色的毯子,把这罕有的颜色比拼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远处,青山不墨万古画;身边,流水无声千秋琴;目光尽头,一株株古树耸立在路边,或欲枯未枯,或虬曲盘旋,或苍翠古朴,仿佛在诉说着无穷无尽的时间简史。这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啊!
天地有大美,欲述已忘言。同行的该乡党委书记李潇、乡长刘文军告诉记者,为了实现 “南融郴州北接宜章、打造生态休闲游基地”,乡里做了大量准备。现在已对境内的107国道两侧进行了精心绿化,对两边民房实施了 “穿衣戴帽”工程,引进了一家战略投资者,在沿线建设大型花卉苗木基地。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东边山的葡萄、萝卜、红薯干产业基地,西边山坦山、分水、欧家洞禾花鱼、冷水米产业基地。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成了宜章市民周末休闲游的首选。一到周末,山上山下,竹林松海里,十分热闹。
宜章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这一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形成决议,该乡境内的107国道全部拓宽,耒宜高速宜章出入口搬迁至该乡境内,城东绕城线也从该乡境内通过。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谁能想到一个山区乡会有今天的巨变?
作者:郴州日报记者陈晨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