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要有所畏

  人生在世该不该有畏惧之心?

  古人有,或者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畏天畏地,畏神畏鬼,畏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官府,畏上级,畏黑暗,畏不测……

  所以,古人在门楣上总会写上两句话:出畏之,入惧之。事事小心,在官场则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宁为善不为恶,头顶三尺有神灵。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讲究慎独。所谓,耿耿青天不可欺。

  这些畏惧自然有可取处和不可取处。可取处,是让人自我约束,自觉不做坏事。不可取处,是让人畏首畏尾,不敢解放思想,变得胆小迂腐。

  但我觉得人还是要有所畏惧的。首先你作恶时,就要有畏惮之心,想想后果。因为脑子里一味想着钱,贪欲使人越来越无畏,牛奶里放三聚氰胺,药物胶囊里含有有毒元素,食品里放入致癌物质,一切都如同谋财害命。这些人,是真正的“有私而无畏者”。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北部队当兵。有一位营职干部妻子领着两三岁的女儿来探亲。西北的冬天,寒风刺骨,很是难熬,那时又无暖气,平房里都有一个取暖火炉。炉火有时旺得能把炉子烧红,就放在屋子当间。这位营长看见女儿在屋子里玩总想靠近炉子,如果真的碰一下,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位心硬的父亲有一次就拉着女儿的小手,把一个手指在炉子上轻轻触碰一下。孩子像让火烧了一般尖声哭叫起来,那小指头上,即刻起了一个水疱。母亲心疼地抱起女儿,骂丈夫心狠。当父亲的说:“必须让她留下深刻记忆,知道那里是不能碰的,走路必须躲开那里。否则,她哪一天也许会张开手去抱火炉,那代价就太大了。人不能什么都不怕,一旦无畏了,祸事就可能到来。”果然,这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完了那个冬天。

  人应有畏惧之心。谨慎行事,至少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要畏惧报应。如老元帅陈毅诗中所言:“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要畏惧舆论,须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作者系部队著名诗人)

作者:雷抒雁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