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村乡:万元众筹办“村晚”零成本活动撬动基层治理新活力

DJI_0993_副本.jpg

宜章新闻网站讯(通讯员 吴丽菊)10月26日,长村乡长村村大礼堂外,乡亲们协力捶打糯米制作糍粑,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这场以“情暖重阳・孝行长村”为主题的活动,吸引400余名村民参与。令人关注的是,活动是通过村民众筹1.7万余元、总成本控制在4000元内的方式完成,以“群众主角、文化赋能”的实践,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长村样本”。

民资民办:小预算激活大能量

无财政专项拨款,活动如何落地?长村村以“党建引领、自然村主导、群众参与”破局。

活动筹备阶段,长村村自然村在村干部的带头下,主动承担承办任务。村民李仁发、李书锋、李叁国等51人响应倡议,短时间内众筹17130元,设立重阳敬老活动专项资金。最终,本次活动总成本严控在4000元内,成功办起覆盖全乡的敬老盛会。

DSC03249_副本.jpg

活动执行中,形成“自然村承办、村委发动、文化站策划”的模式:农特产展销、文艺汇演、抖糍粑擂台、安全维稳四大环节,全由本村骨干和志愿者认领,在零乡级财政专项投入下高效运转。这一实践印证,当活动契合群众意愿,便能激活基层蕴藏的治理能量,“花小钱办大事”的背后,是“民心资本”的有力支撑。

文化搭台:平凡榜样引领乡风文明

活动当天,八朵烟花绽放后,20个由村民与县好人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既有《相亲相爱》《常回家看看》等歌舞,也有《孝心奉茶》《长村孝道代代传》等贴合重阳主题的节目,实现专业引导与群众主体的融合。

DSC03232_副本.jpg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将“身边好人”搬上舞台:“花甲骑摩托日奔六十里伺候病母”的彭善德、“五年守瘫娘在床”的王名芳等道德模范的故事,被改编成三句半,让台下观众深受触动。文化站长现场喊话“谁把邻居难处扛在肩上?让好人不再是‘隔壁那个谁’”,更让演出升级为一场公开道德评议,以文化活动浸润乡风文明。

孝行延伸:从集体欢庆到家庭温情

“第一口糍粑必须给长辈!”志愿者将蘸好红糖芝麻的糍粑,送到96岁的李建利老人手中。老人虽牙齿已缺,却笑着说“和小时候一个味”。

活动中,《平安重阳・孝行礼遇》政策宣讲环节,明确提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的规定,为传统孝道注入法治内涵。随后的“亲情连线”环节,82岁的李国器老人通过视频,与远在北京的儿子隔空对话,儿子一句 “家里活动真热闹”,让老人眼眶湿润。

活动在全场大合唱《常回家看看》中落幕,乡长与村民共同高呼“情暖重阳・孝行长村”并合影。不少村民带着“回家为长辈做一件事”的想法离开,文化站还通过直播回放、短视频,让孝行从集体活动延伸至家庭,持续传递温暖。

治理启示:文化成乡村 “软基建”

此次活动的成功,印证了乡村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台上黄梅戏与伦巴舞同台,台下“亲情连线”触动游子与空巢老人,这些场景表明,群众文化活动已不仅是娱乐,更是凝聚人心、参与治理的“软基建”。

DSC03261_副本.jpg

目前,“四季村晚长村节日”品牌已初步成型。基层期待,若能获得常态化经费、配套资源、功能完善的文化阵地等体系化支持,“长村模式” 有望进一步推广,以最小成本放大治理成果,为乡村振兴筑牢 “软基建” 根基。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丽菊

编辑:廖泽华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ngxww.cn/content/646954/62/153847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