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9位扎根一线的劳动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一丝不苟的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编织出时代的壮丽图景。这是当代中国劳动者的精神海拔,更是民族复兴征途上最坚实的路基。
于毫厘之间刻写时代精度,是平凡岗位上的“匠心密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跃迁的征程上,毫厘之间的较量决定成败。张腾蛟焊接的压缩机管路,承载着百万吨乙烯机组的心脏搏动;罗明浩攻克的半导体靶材技术,助力突破芯片制造“卡脖子”的封锁线。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将普通岗位淬炼成技术革命的“前沿哨所”。他们所具备的不仅是技术,更在打破“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的魔咒。这种“毫厘精神”铸就了中国制造的筋骨。刘宇辉深耕航空电子领域29年,用“飞机远程诊断系统”预判故障数万次,节约维修费用十亿元。他以工程师的严谨为国产大飞机编织“安全神经”,在“0”与“1”的数据洪流中守护着万米高空的绝对安全。核心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唯有在“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中,才能迎来“一朝破壁天地宽”的飞跃。
于细微处照亮人间烟火,是为民情怀的“最美坐标”。劳动的价值刻度,不仅标注在国之重器的宏图里,更镌刻在服务民生的温度中。杨彦锋驾驶的102路公交车,用她总结的“五心工作法”,串联起银川最早的晨光与最晚的星光。这辆穿梭街巷的公交车,成为测量城市文明温度的“流动标尺”。同样在细微处书写大爱的,还有王荣荣的“育儿经”与杨俊的“采茶调”。王荣荣从“金牌月嫂”转身为培训讲师,让800多名困难女性握紧就业“金钥匙”;杨俊奔走乡野抢救400余首采茶戏曲牌,让古老乡音焕发新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为民服务不是抽象口号,而是“一个乘客的微笑”“一名学员的蜕变”“一段乡音的复活”所构成的温暖拼图。当胡喜平在试验田里俯身观察大豆秧苗,当吴嘉楠在变电站第25789次无差错操作,民生幸福的基石就在这一次次弯腰、一次次维检中悄然筑牢。
于风浪里挺起民族脊梁,是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图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总需要有人成为穿透风雨的灯塔。西藏定日县地震时,消防员宾守朋在断壁残垣中连续奋战18昼夜。支撑他的不仅是专业救援技能,更是那句“干好每一件事、灭好每一场火、抢好每一次险”的钢铁誓言。从地震废墟到森林火场,从滔天洪水到化工厂险情,这抹“消防橙”始终是危急时刻的“希望坐标”。同样的担当精神在胡喜平的豆田里拔节生长。面对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的困境,他三十年如一日攻关育种技术,带领团队选育68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超1.9亿亩,在“中国碗装中国粮”的征程上竖起丰碑。当吴嘉楠放弃都市繁华扎根青藏高原,当刘宇辉带领团队打破国外航空技术垄断,他们共同书写着“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赤子情怀。
劳动精神永不褪色,奋斗坐标永远闪耀。赶考路上,每一滴汗水都将浇灌出梦想的花朵,每一次坚守终会垒砌成时代的高峰,亿万劳动者的奋进姿态,正是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的最美风帆。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郭云慎
编辑:胡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