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人眼中的莽山丨莽山写意

莽山写意

李雪莹

莽山归来,一直有一个梦想:写一组关于莽山的诗作,绘几幅描绘莽山的图画。山水风情,历史沧桑,远古神话,当今传奇,借文字跳舞,凭画卷扬魂。可惜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梦想只能是梦想,却能带我一次次梦回莽山。

要说起来,莽山之于我,不只是山名,也不只是两个普通的汉字,而是一幅重山叠岭、清逸秀丽、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世界是一本书,喜欢旅行的人可以读到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我看来,莽山这本书就相当精彩,足以让人百读不厌。

实话实说,莽山之所以能够进入我的旅游视野,与它这霸气的名字大有关系。我一向认为,山名不仅是地理方位的标志,更是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从山名中可以看出其历史文化演进变迁的轨迹。就拿莽山来说吧,这个地名的得名肯定就来自于远古时代林海莽莽、蟒蛇出没的蛮荒景象,具有山奇、水秀、树绿、石怪、谷幽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桃源秘境。终于,当我忍受不了城市的污染喧嚣,不再满足在高楼大厦之间的绿荫和广场徜徉,不愿在飘满汽车尾气和二氧化碳的城市继续呼吸,痴痴地想走近一个接近自然、接近野性、接近梦想的世外桃源,也许这样的去处就在令人一见其名就心向往之的莽山?

去莽山!世界这么大,我要去莽山。我欣喜自己有了最佳选择,相信那里会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清的风、最壮的山、最纯的水和最独特的民俗风情。我相信,极美的山水,如果在极佳的时间里去游玩,那绝对会是一种不亚于从尘世踏进仙境的体验。

来到莽山,我真的相信,大山可以用色彩、声音、味道,用植物、动物,用山、水、云、气,用一切可看、可听、可闻、可触、可感的东西与人交流。细细体味从内心深处产生出来并挥之不去的感觉,那是人与自然的共鸣,它证明世界万物相通,世事一体。自然之恩,及人、及草木昆虫。

在我眼中,莽山实在是美的化身。这美,是天地造化的自然之美,也是人文滋养的诗性之美。那一块块峭拔的岩石,那一道道飞溅的溪流,那一棵棵葳蕤繁茂的绿树,那一地的浓浓淡淡的花香,那枝头上婉转优美的鸟鸣,本身就是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形容词,说出莽山的美,画出莽山的丽,描出了莽山的魅。有必要指出,魅和美并不相同,美丽是一种表象的东西,人人可以看到,像莽山的最高峰,仰望就可以看到。而魅力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感召作用的力量,是一种可以吸引人向之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不是可以随意看到的,而是只能用心感受得到,是在事物的表象下奔涌的岩浆。

身体一撞入莽山,便马上被它给轻而易举地俘虏了。而且进入得愈久、愈深,愈被它原始野性的美深深吸引。它拉住了我的目光,牵住了我的耳朵,捉住了我的心,仿佛就连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它张开了呼吸。我无端觉得,莽山就是一把琴,嵇康的五弦琴。古树参天,万木葱茏,无论幽隐处还是敞亮处都有五弦悠扬。花木繁复处,奏的该是《百鸟朝凤》;松柏群立处,奏的当是《十面埋伏》;流水淙淙处,奏的当是《春江花月夜》;松涛阵阵处,奏的当是《苏武牧羊》。沿途美景数不尽,可谓三步一泉,五步一瀑,青山绕碧水,绿树掩古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使人心情愉悦,如痴如醉。纵览这山中的美景,让我觉得这迷人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仿佛到处都在响彻着来自天籁的乐曲。

莽山多奇峰。在我看来,奇峰怪石是大自然赐予莽山的一份珍贵礼物。莽山蔚为壮观的奇峰怪石、深谷幽壑、悬崖峭壁和嶙峋洞穴,不是人工雕凿,完全为大自然杰出的造化,是天工运斧所形成的独特地貌。近处,绿树掩映,山峦峥嵘,群峰环列,氤氲浮动;远眺,重峦叠嶂,山色淡青,云烟缥缈,奇峰隐现于太虚幻境之中。缓步走去,步移景换,奇景迭出,赏心悦目。我不由为之感慨:呵,造化太神奇了!大自然好像挥动着一柄硕大无比的利斧,将这一座座山峦砍成了“天然画廊”,供人观赏玩味。登高放眼,但见座座山峰玉骨雄奇,峰峰携手向天腾起,宛如群龙搏击长空,昂首高吟,啸天欲飞。置身其间,我的心灵也随着这磅礴的气势和不屈的神韵而升腾。

莽山多秀水。跟山相比,许多人可能更喜欢水。山有凝滞感,无端让人觉得沉重;水灵动轻盈,自然使人有飘逸之感。山风粗砺,易催生浮躁情绪;水气潮湿温润,心便为之柔软。然而,在我看来,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欠气概,风景之美正在于山与水的绝妙组合。依我的游览经验,水最有灵性,一个地方一旦有了水,尤其是不被污染的水,那个地方就显得灵动而鲜活。莽山无疑是山水交融、相得益彰的山水经典,这里的水也别具特点,堪称是有泉就有溪,有溪就有瀑,有瀑就有潭。悬泉、湍溪、飞瀑、清潭,构成了莽山特有的水景。当你俯首望向那一泓碧水时,绿水清澈可以一眼望见水底,而那盈盈如镜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云色、峦姿、人影,宛如一帧清新淡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调皮的山风一来,就用捉弄的小手弄皱了水姑娘的脸蛋,清纯秀美的水姑娘便带着害羞的神情掩面悄然而去。但当山风转身离开,碧水很快又平静得有如宝镜。这样的景色我过去好像只在图画中见过,但那毕竟是图画,是静止的,但当自己真正立于画中成为画中人时,那心灵的感受就不是一个“妙”字所能形容的了。

图片

图为云雾莽山 廖悦希摄

莽山多绿林。触目之处皆是绿,游人仿佛是漂浮在绿色海洋里。一棵棵,一片片,一坡坡长得茂盛,高得豪爽,绿得抢眼。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中,大树小树都在顽强地生长着,哪怕是生长在山崖石头上,也会将根扎进石缝里汲取点点滴滴的营养,奋力长大长高。看,生长在山巅的,尽享阳光,风光无限;生长在深谷的,也努力向上,追求一生,其姿可骄,其态可敬。山上,崖上,谷中,峡中,还悄无声息地生长着白豆杉、穗花杉、长苞铁杉、华南铁杉、南方红豆杉等植物活化石,为莽山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在莽山这个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风水宝地,树在自由自在地绿,鸟在无拘无束地唱,水在自然悠然地流,风在任意尽情地吹,这里便是人间最美好的乐土宝地。还有那飘忽缭绕在山间的云雾,也时时在绿色森林间灵动地漂移着,曼妙如同天上仙女撒下的纱幔。更美的,是那被云雾清洗过的空气,只能用呼吸来理解,用什么来形容都觉得纯属多余。

大凡有好山好水的地方,除了好风景,一般也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神话传说。莽山也不例外。莽山历来为瑶族聚居地,明永乐年间开始设瑶官管理瑶民事务,明清两代瑶峒内自行按期公举。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莽山独有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莽山特色的多元多彩的乡风民俗,这些风俗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特征,又有一方一俗的乡土个性,是一份对游人颇具吸引力的文化遗存。与此同时,在山奇水秀的莽山,像闯王谷、天台山、猛坑石、猴王寨等,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着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来自一代代莽山人对奇异山水的无限遐想,给美丽的自然景观抹上了一层魔幻色彩,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增添了极大的情趣。

“明珠蒙尘终有时”,沉寂了万载千秋的莽山之所以在时代的今天大放异彩,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21世纪中国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有关。现在的莽山,无处不是莺歌燕舞,无处不是鸟语花香,无处不是生态美景,无处不是“诗与远方”。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个现实中难得一遇的桃源秘境,是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是为了到这自然氧吧来吸氧,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对于那些终日生活在城市屋檐下的游客来说,有这么一处红尘中的神仙处所,可供大家把心灵烦恼洗涤干净,再把新奇美好的故事装进心灵,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就这样,当我怀着恋恋不舍之情离开时,一颗心却自然而然地留在了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山水水之中。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喜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