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宜章站讯(记者 李永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一六镇合动阳光小学,有这样一对父女,父亲张玉春曾是空军上校,女儿徐小燕(随母姓)是一名护士,为了同一个梦想,不远千里从山东来到这里义务支教。
“三四十二,四五二十,五六三十……”近日,记者走进学校,张玉春正用自己手工制作的道具乘法口诀表教孩子们乘法口诀,道具上的指针直观指向数字,看上去一清二楚,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
课间十分钟,张玉春告诉记者,自己的手工道具很多,有字母卡片、数字游戏帽、自制竹尺等,简单明了,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思维,开启孩子们的智力。
最困难的是拼音教学,因为南方地方口音重,特别是韵母的前鼻音后鼻声很难分清。每天上课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教孩子们拼音。天天读,读完以后就做卡片,让孩子们抽,让他们找朋友,围那么一大圈,找完以后拼字。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就是发音不正确。隔壁班的谭旺涵学生拼音成绩不好,我每天抽出业余时间去辅导他,不断地去激励他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
张玉春说,跟孩子们相处久了,自己也变成孩子了,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孩子们都进步很快。一次,因出差去了外地几天,回来整个校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站在窗前看孩子们认真地捧着书本晨读,看着他们的变化,一股热泪就油然涌上心头。
记者问学生们:“你们喜欢张老师吗?”学生们说:“喜欢!他会教我们玩电脑,上体育课。”
隔壁,张玉春的女儿徐小燕正细心的辅导孩子们自习,自习课后,来到操场做起了课间操。徐小燕今年22岁,医学专科医院毕业后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医院工作,为了支持父亲的支教她辞掉了工作。
父女俩教的都是二年级学生,父亲张玉春教数学,女儿徐小燕教语文,父女俩每天都必须上满3至4节课,每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孩子们学习,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之余父女俩自己上街买菜做饭。只是父女俩定期都得网购一批书籍,每次取书都跑到县城去拿快递,奔奔波波。
2004年,张玉春从空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一职转业,当时已是正团级干部空军上校,期间到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玉春在战友的QQ群,了解到一个叫好友营支教团的公益团体,向他发出了到偏远山区支教的邀请,这种支教必须自带薪水和生活费,经过填表、语音聊天、普通话测试等前期审查,今年秋季,父女俩都拿到了支教资格证。
一六镇合动阳光小学前身是杉木山村小学,2008年接受江苏一家助学机构支助后更名,学校教学的硬件设备比较齐全,但教师住宿条件较差,宿舍窗户都是透风的,张玉春便用纸箱钉上,扯上几尺花布铺在变型的办公桌上,就连洗澡这么简单的事,张玉春也被困扰了很久。张玉春说:“洗澡就是自己烧点水,在厕所冲一下就解决了。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高兴,我们和这个地方融为了一体。”
校长张超胜说:“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带来无限活力。我们学校里面六个老师有五个明年就要退休了,在他们父女这种精神感动之下,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父女俩的支教时间是一个学期,张玉春表示只要孩子们有需要将延长支教时间,对此,女儿徐小燕也表示支持。他们说:“我们舍不得走了,就是这种感觉,孩子们太可爱了。”
作者:李永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