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火热而带着少许秋凉,《宜人宜章》“带着微信看宜章”栏目,用微视角看白石渡,近距离感受一度辉煌、如今再放异彩小城镇的自然魅力、人文历史和巨变新颜。
白石渡镇处湘粤边境,距县城10公里,素称“三省七县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了“一轴一园四区”发展框架。1999年被省计委列为全省1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0年被列为全市10个试点镇之一,2003年又列为全市市直单位对口联系城镇建设重点镇,2012年3月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6500余人。该镇正朝着 “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生态重镇、幸福富镇”目标书写发展的新篇章。
站在白石渡氟化工业园区-弘源化工前,我们被恢弘的气势所折服,2010年,弘源化工落地白石渡镇,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用地600亩,年产值近8亿元,年利税近3亿元,二期工程规划用地110亩,正在建设中。新兴氟化工生产基地,省级特色园区,延伸氟化学工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带,计划总投资50亿元,打造世界级氟化学工业基地,规划用地300公顷。全镇进驻的企业达56家。
从现代化建设到古典建筑前,让我们似乎听到了红色历史洪流扑面而来的轻声呢喃,宜章人民的骄傲-白石渡老湾邝氏宗祠,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湘南暴动朱德指挥部旧址,当年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周恩来、刘伯承在老湾邝家祠堂驻扎指挥。站在祠堂前,缅怀革命前辈,长征精神在热血里澎湃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为杨贵妃运输的荔枝的湘粤古道(骡马古道的支线),把我们的思绪拉回过去两千年。白石渡是楚粤“骡马古道”的南端重镇,民间有言:“千条路万条路,当不得白石渡”,还有这样的民谣:“挑盐上州九十里大路到郴州,吃郴州的豆腐喝白石渡的酒,初一唱戏到十五”,可见当时繁华。这条湘南、粤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就竟刻下了多少历史痕迹?只有骡马脚印能见证。古道,当时的“高速公路”,促进当地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湖南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
古道边,有些静静的白石渡火车站,是京广线上的湖南南下广东最末铁路车站,建于1936年,目前为四等站。每天有一趟往返郴州——白石渡镇(8629/8630次)只有两节车厢的工勤人员上下班绿皮火车,全国少有,近期受到媒体的关注报道。沿途有郴州、槐树下、坳上、太平里、白石渡5个停靠站,为方便沿线群众出行,该列车供他们免费乘坐,其中以卖菜、卖水果的农民居多,几乎成为当地农民进郴州城的专列。
来到白石渡镇西南部的“蔬菜世界”——蔬菜村蔬菜基地,茄子、黄瓜、苦瓜、芹菜、白菜、空心菜,让人垂涎欲滴,告示着这里的土质肥沃。优质的蔬菜种植自然条件,结合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34亩,标准大棚157个,200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放心蔬菜”基地。蔬菜销售辐射县城及周边乡镇,亩产达20000元,是全县重要的“菜蓝子工程”。
相机里的美景似乎提示着我们还少些什么,白石渡镇八角寨景区静静等待我们的问候。处湘粤两省交界处的她,以红色丹崖、浑圆馒头状的岗丘为主,风景秀美,山势险峻,壮观而富有传奇色彩,静静的她就像一张载满历史荣誉的坚毅女人,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据传在满清末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部属战经于此地,曾作为战地司令部驻地。现尚存放有一个舂米石臼及石门、石壁等遗物。在其附近也呈现有30m高的丹崖赤壁。另还有类似仰天巨佛、情侣峰、天生桥、一线天 等丹霞地貌,极具旅游开发潜力和价值。如果说八角寨是一位古典美人,那么红岩生态公园是一位现代女性展示其现代美的作品。公园占地面积35亩,工程总投资616万元,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观主题达到了自然与环境和谐的绿化景观效果。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来到了美誉名扬的“天下粮仓”,白石渡镇国储粮库位于车湾村,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占地面积48375平方米,现有平房仓4栋,仓容1.85万吨(谷容),其中铁路周转仓0.55万吨。项目扩建后仓容将达3.14万吨(稻谷),成为集收购、物流、贸易于一体,具备检验检测、储藏、加工运输等功能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辐射郴州南部五县,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粮食销售转运区。
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了白石渡人民广场,广场2013年9月开工,11月完工,总投资35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广场提升了城镇品味,成了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居民们纷纷聚集于此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此时的人与景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小城镇建设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匆匆的生活节奏中,我们让很多美从身边溜过,无暇去微观细赏。白石渡的美,美得让我们心醉,作为宜章人我们不得不为我们有这么一个美地儿荣幸,载着满心的陶醉,依依作别。“你只需要负责美,而我们来赞美你的美!”再见,白石渡。
作者:宜章新闻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