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个穷教书匠,在周边村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奶奶是地主家的女儿,十岁左右的时候家里被“阶级斗争”了,社会地位很低,只会做农活,最后成了我们村难得农活好手。
爷爷育有三子一女,那年代不算多,教书虽离家不远,却很难照顾到家。那时正是“干集体”,奶奶要拉扯子女又要下田上山干农活,有时候干活迟到了点,不仅要受人白眼,还要干最脏最累的活。最难受的是“记工分”分粮食的时候,同样做事经常比别人少、比其他人差。很多时候教书的爷爷被村民骂作“臭老九”,挣得公分也不多,爷爷心里也不好受,但奶奶坚持不准爷爷辞职回家与她一起干农活。
有一次放假回家就和奶奶说已经有几个同事不干了,他也不想坚持了,奶奶就哭了,因为在奶奶心里一直坚信有知识很重要,能教书的丈夫很了不起,有了这个信念她觉得能坚持,感觉生活有奔头。
后来,我大伯到了上初中的年龄,那时全公社没几个初中生,因为大部分家庭吃个半饱都不容易,没多少人家送一个劳动力去上初中,何况还得供应粮食和学费。爷爷奶奶坚持送大伯读书,后来我父辈们都读了初中甚至高中,在当时是很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是爷爷奶奶最大的坚持了。
我们这一代也有七八个小娃子,都读了高中和大学,在村里我们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现在从政从商的都有,生活富裕、品行高贵,我想这与爷爷奶奶尊重知识,吃苦求进的家风分不开。现在我有个宝宝,取名叫陈书墨,就是想她以后继承家风,多读书多学知识。 (作者系湖南省宜章县一六镇大学生村官)
作者:陈凯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