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照片凝结了4个人十年的友情,也见证着一段默默付出的人间大爱。
陈结连(左一),64岁,现住海珠区新港西路,40多年前知青下放到台州,嫁给了当地人,户口一直无法迁回广州。丈夫已去世十多年了,现在广州一直靠做钟点工营生,每天80元左右(有活干才有收入)。叶仲秀(左三),62岁,现居住在海珠区下田巷,现已退休,退休前在供电局当清洁工。杨华坤(左四),56岁,现居住在海珠区滨江东路南阳新村附近,在路边摆了个移动便民服务站,主要是帮路人理发,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活。欧阳书(左二),68岁,一直单身未娶,从1981年开始在广州打工,居住在南阳新村附近,因为街坊邻居的关系结识了开便民服务站的杨华坤,并渐渐熟悉起来。2002年,欧阳书中风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杨华坤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照顾欧阳书的生活起居,帮他做饭、洗衣、理发等等。陈和叶都是杨华坤的好友,在听杨华坤讲起欧的情况后也加入了照顾欧阳书的行列,出钱出力,这一照顾就是整整8年。
叶仲秀在三人中,生活条件相对宽裕,她经常背着丈夫和儿女偷偷资助欧阳书,还抽出大量时间坐车前往南阳新村附近带欧阳书做 “起来健”,这是一种不需要花钱但需要花时间的康复运动,这个“起来健”可帮助欧阳书缓解中风症状,活动部分身体机能。陈结连64岁了还在帮人做钟点工,每天的工钱是80元,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这点微薄的收入仅仅只能糊口,但她却一直关照着欧阳书,一有时间就过去照顾,风雨无阻。杨华坤住处离欧阳书最近,她担负着照顾欧阳书生活起居的大部分任务,如做饭、洗衣、理发等,经营一家便民服务站的杨华坤一直把欧阳书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照顾。2010年,欧阳书写信与家乡的侄子欧青养联系上了,叶和杨两人于2010年7月26日第一次将欧阳书送回了家。2011年回家后欧青养帮叔叔建好了房子,并像儿子一样的照顾叔叔。半个月前,欧阳书突然只身下到广州,又找到了他的三个恩人,三个老人又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他没忘记她们,担心的是他身体不好又只身一人,家里的亲人也会挂念。于是三人于2012年4月26日第二次将欧阳书送回了家。其实就在4月25日,叶仲秀也因咳嗽刚从医院出院,医生叮嘱要她好好休息,但她还是坚持要送欧阳书回湖南,其他两个姐妹拗不过她的坚持,只好同意。四个人早上7点钟就出门了,打了个摩的到地铁站,由于时间正是上班高峰期,她们又带着行动不便的欧,在地铁站等了7趟车才挤上去,到了火车站又排了2个小时队买票,终于赶上了13点02分的T8352次列车。从广州一路到坪石,上下车都是由3个老人轮流背着欧阳书,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比起先前照顾欧阳书生活起居的那8年,这路途上的几个小时实在不算什么。欧阳书第二次被送回来的时候,发生在他身上的感人事迹被瑶岗仙镇政府知道了,立刻派人过来了解情况,一再感谢3位好心人为欧阳书做的一切,但她们说得最多的只有一句话:“问心无愧就好,人跟人就是要真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图/文 肖毅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