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千年商路谱新篇 湖南在中非合作中的奋力担当

5月21日,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传来消息,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12日至15日在长沙举办,已有包括44个非洲国家、6个国际组织、23个国内省区市和28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超1.2万人报名参会。

千年之前,长沙铜官窑的工匠们将“君生我未生”的诗意镌刻在釉下彩瓷,这些承载着东方智慧的器物,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穿越重洋,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惊艳现世。长沙窑遗址出土的波斯银币与非洲象牙,也诉说着古代湘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开拓精神。这种开放基因历经千年淬炼,化作今日湖南“不沿边不靠海,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从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到对非贸易额年均增长23.3%,湖南正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新时代中非合作交响曲中奏响华彩乐章。

共绘繁荣发展新篇。湖南与非洲的合作始终立足于互利共赢的原则。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展示自身优势产业的平台,也为湖南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在基础设施领域,湖南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路桥建设,提供优质的工程机械设备。中车株机的电力机车奔驰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线上,湖南建工等企业在非洲的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非洲特色产品如肯尼亚鲜花等,在湖南市场的成功销售,打通了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通道。马达加斯加羊肉的首次进口,就是这种互利合作的生动体现。目前,湖南成为全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照亮产业升级之路。湖南积极探索对非经贸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公共海外仓、检验检测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农产品提升质量标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湖南首创“易货贸易”新模式,破解中非跨境结算难题,让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与湖南的农机设备实现价值互换。湖南推出的“一站式”非洲企业服务中心,已为34个非洲国家提供商事法律服务。这些制度创新的背后,是湖南构建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以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为枢纽,以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为支点,以中非经贸数字化平台为纽带,形成要素集聚的强磁场,让“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

产业协奏铸就未来。在科特迪瓦的农产品加工园,湖南企业建设的腰果加工生产线,使当地产品附加值提升300%。这种“产业赋能+技术转移”模式,正在非洲复制出16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三一重工在肯尼亚建设的东非最大风电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35万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远程医疗系统覆盖赞比亚12家基层医院。从装备制造到数字医疗,从清洁能源到智慧农业,湘非合作已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壮阔图景。

当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升起非洲国家旗帜,当湘江新区聚集起600多家中非经贸企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贸易数据的攀升,更是文明对话的升华。湖南正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架设起中非合作的立体桥梁。这条从铜官窑码头延伸到好望角的合作之路,既延续着青瓷之路的文化记忆,更开创着数字时代的共赢篇章。正如那跨越千年的窑火,湖南与非洲的合作故事,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今日郴州

编辑:胡喜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