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高温多雨,湿热气候有利于细菌、病毒和蚊虫滋生繁殖,是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加之暑期人员流动增加,旅游出行频繁,疾病传播和输入风险上升。宜章县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需重点防范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狂犬病、高温中暑,同时预防洪涝灾害所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主要症状: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两种疾病均以发热、头痛、关节痛、肌痛、皮疹等为主要症状。登革热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肌肉痛为主,常伴随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而基孔肯雅热主要攻击成纤维细胞,以剧烈关节痛为典型表现,出血症状少见。
防病提示: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蚊虫孳生地。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及时对所在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2.注意个人防护,预防蚊虫叮咬。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灭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避剂等。
3. 非必要不前往疫区。避免到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流行的疫区,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蚊措施,返回后14天内做好自我监测,若有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旅游史和暴露史。
二、食源性疾病
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表现,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脱水、神经系统症状或器官衰竭。
防病提示:
1.食材选购:选择新鲜、正规渠道的食材,查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食物。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
2.加工储存: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剩菜剩饭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
3.个人卫生:加工食品前、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场所就餐。
5.饮用水安全: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或正规品牌的瓶装水,不喝生水,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
6.及时就医: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三、狂犬病
主要症状:
主要经由患病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等而感染,患者往往出现狂躁、恐水、怕风等临床特征。
防病提示:
1.文明养宠:给猫狗打疫苗,不弃养,外出时拴绳。
2.减少接触:外出时不招惹来历不明动物,警惕被流浪猫狗抓伤。
3.规范处理:如果不小心被动物抓伤或咬伤,马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尽快去就近医院或乡镇卫生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咬伤严重,要及时打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四、高温中暑
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血压下降,重度中暑者体温高于40℃,出血昏迷、全身抽搐、惊厥等症状。
防病提示:
1.改善环境。高温天气居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及降温条件,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和工作条件。
2.做好防晒。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做好遮阳避暑,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3.足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体液摄入。不要等到感觉口渴时再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识别与急救:发现有人中暑,迅速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冷水擦拭皮肤、扇风等帮助降温。对于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的重症患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时,积极物理降温并将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窒息。
五、暑期安全
暑假里,孩子们尽情享受闲暇时光,然而潜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防病提示:
1.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左右观察,不闯红灯;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2.防止溺水:不在无成人看管的情况下靠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游泳需在家长陪同下,选择正规游泳馆;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呼救,不盲目下水施救。
3.防止中暑: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时做好防护,注意遮挡,避免太阳直射。避免长期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用空调、风扇等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4.饮食安全: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保质期,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合格的餐厅;少吃冷饮和高糖食品,规律饮食。
5.健康防护:保持规律作息,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出现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六、洪涝灾害所致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及相关疾病
要科学认识洪涝灾害中的健康隐患,掌握关键防护技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
防病提示:
1.关注天气信息: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降水、强对流天气等预报预警,灾害天气尽量不外出。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3.做好自我防护:如发生洪灾、内涝时,尽量不要接触雨水、洪水,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接触,应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
4.做好环境卫生与病媒防制消毒。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垃圾、积水和淤泥,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等措施,做好病媒生物控制。
5.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感觉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来源:宜章疾控健康教育科
编辑:廖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