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进入新时代,我们应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补齐各项短板,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以“均”字,推进公共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学有所教”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但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由此引发的教育焦虑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对此,各地积极探索,希望破解资源不均问题。目前,我国多地试行教师轮岗制度,均衡师资力量,缩小教育差距,希望通过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这一创新举措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当然,这一制度尚需完善,我们应拾遗补缺,助力资源公平分配。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以“高”字,建设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如今,我国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修订中的教师法草案更将师德师风作为职业准入的第一标准。这一转变,提醒千万教师:在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建设。各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如火如茶,相信随着教师素质的增强,教育质量必能得到提升,莘莘学子的学业水平必能随之提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以“实”字,深化教育改革。“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注重成绩提升,忽视身心健康的培养。而今,为打破这一局面,我国推出“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政策出台后,北京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好,并计划引进优质校外培训机构作为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调整中考方式和计分方式让考试内容回归教材。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双减”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地应注重落实,由此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凌宇

编辑:胡喜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