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凤英:用爱心善举引领希望之路

  红网宜章站讯(记者 廖泽华)谭凤英,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宜章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宜章莽山木森森茶业公司董事长,宜章瑶山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郴州茶叶协会副会长。

  为带领家乡百姓致富,她独身一人从南宁回到家乡种植茶叶,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她关注民生、积极履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贫困户结对子,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为了百姓致富,她只身扎根莽山

  谭凤英与其丈夫在南宁创业多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2009年,谭凤英回家探亲,发现莽山大片的荒置茶山,无人管理,很是痛心。当她了解到莽山除了旅游再也没有好的支柱产业,而莽山茶叶一直低迷的现状后,她怀揣带领百姓致富的信念,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在南宁的事业(其丈夫现在还在广西南宁经营产业),回家乡来振兴莽山茶叶。

  2010年,谭凤英回乡创办了宜章莽山钟家木森森茶场。刚来莽山从事茶叶产业时,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认为她是“钱多没地方花了”。

  面对百姓质疑,谭凤英没有退缩,她多方游说,组织农户重新种植茶树。大面积、大幅度整修荒置茶园,引入有机茶栽培技术,推广栽种新品种茶苗。当年就为农户创收,也解决闲置劳动力600多人。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谭凤英发现莽山绿茶在全国市场竞争力不强,绿茶在全球的消费比重不到10%,绿茶的炒制工艺比较简单、附加值不高。而红茶在全球茶叶消费中占比70%以上,附加值高。

  于是,她便有了将绿茶改为红茶的想法。但是,莽山雨水多、湿气重,红茶的发酵工艺又十分复杂,难以掌握,稍微不注意,几百斤的茶叶就会变成肥料。

  到底是墨守成规继续生产、销售绿茶,还是改莽山绿茶为红茶呢?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谭凤英决定改绿茶为红茶。为此,她一方面从广西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进行茶园标准化改造;另一方面依托广西茶科研究所引进红茶制作技术和她在中国科学院湖南亚热带生态研究所读研究生的女儿的帮助,不断改良制茶工艺,开始了她的艰辛研究制茶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三年的坚持不懈,在不知被倒掉多少吨茶叶的实验后,谭凤英终于探索出了莽山土茶树种制作红茶的一系列标准化参数。至此,莽山茶叶“值钱了”,由原来的每斤40至80元提升到600元至5800元。在她的传授下,老百姓掀起由绿转红的茶叶升级、茶园扩建、栽种新品种茶苗、兴建茶厂的热潮。老百姓也将谭凤英的称为“谭财神”。此外,她还带动了湘南地区多家茶场开始制作和销售红茶,一举打破了郴州无红茶的历史,为湖南茶叶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湖南省“北黑南红”的茶产业格局。

  如今,她着力研制打造了“莽山君红”“过山瑶”红茶,斩获众多国内大奖。《湖南省茶叶发展规划》还把郴州地区列为优质红茶带。

  用爱心善举引领希望之路

  谭凤英古道热肠,十分热心慈善与公益事业。回到家乡以来,她十分关心弱势群体,先后资助了谭志坤、邓云芳、周扬等多名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关心家乡发展,捐资修建宜章县钟家村通村公路、宜章县绿化攻坚项目、慈善基金等累计达160余万元。

  谭凤英带领道洞村村民种植茶叶,在技术上给予大大支持,并通过自身优势帮助村民打开销路,村民只有安心管理好茶园就可以了,技术和销路都不用愁了。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谭凤英主动与莽山瑶族乡总校联系,为125名贫困学生满足了微心愿。此外,她还长期资助了8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为他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等。

  谭凤英自创了一个玉米扶贫专线,在道洞村试种了一批珍珠玉米,目前玉米试种成功,长势喜人。谭总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帐,她说,一棵玉米能带来1元钱的收入,种5000棵就要5000元的收入,这能给贫困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带领贫困户大量种植这种玉米,使他们多一条脱贫致富路。

  “谭阿姨经常来看我们,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好吃的给我们,还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并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谭阿姨。”道洞小学学生赵子宜腼腆地说。

  莽山民族学校校长刘四田说:“虽然这些贫困学生自身很穷,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很富有的。”

  谭凤英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就要做好带领百姓致富的表率、当好为民鼓与呼的‘代言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使社会更加温暖。下一步将扩大产业规模,以产业项目对接更多的贫困户,让他们既能得到分红,又可得到务工工资,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作者:廖泽华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