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些血与火的日日夜夜

副标题:———访志愿军老兵薛秀峰

  铭记英雄———编者的话
  抗战期间,毛泽东在一篇发刊词中写道:“从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
  在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处处见证着英雄们壮怀激烈、动人心弦的献身故事。祖国的万里江山,离不开英雄的鲜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宁,离不开英雄的慷慨付出。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一个社会既要有醒目的红线、触目的底线,又要有仰望的天线。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民族的历史;守卫英雄,就是守望国家的未来。
  宜章是一块英雄的土地,这块土地上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此,本报特辟《老兵故事》专栏,讲述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创造美好未来。

 

  “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在朝鲜战场上多得很啊,我们50军就可以数出好多来,他们中好多人都是我的战友……”

  志愿军老兵薛秀峰说到这里,眼含泪水久久望着高远的蓝天,他在追寻着遥远而又切近的记忆。他说,今年八十二岁了,记忆力不行了,好多事情已经模糊,但是那些血与火的日子、那些浴血战斗、英勇牺牲的战友永远不会忘记。

  他是1950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当时只有17岁,父母的独子,但听到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听说美国军队已打到了鸭绿江边,他热血沸腾,怒火燃烧,毅然报名参军赴朝作战。当时母亲在后追在身后边哭边喊:“你要回来呀!……”

  部队是在一个晚上跨过鸭绿江的。那是1951年1月,丹东市组织了好几千人的欢送队伍,打着彩旗,敲锣打鼓。

  “我们的队伍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高喊着‘感谢祖国人民关心,我们到前线英勇杀敌,胜利归来向祖国人民汇报’,那个情景现在想起来也激动不已!”他揩着眼角的泪水说。

  到了前线,敌人的大炮轰起来,他当初还有点害怕,但到了阵地前,枪对着枪,刺刀对着刺刀,就什么也不怕了。看到身边战友倒下,鲜血涌出,心里只有报仇杀敌的仇恨,只想多杀一个敌人。

  他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在朝鲜定州。定州是朝鲜一个中等城市,交通发达,有火车站、汽车站,是美军必占之地。薛秀峰当时在军部警卫营一连一排一班当战士,战斗非常激烈,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敌人的进攻一次又一次被我军打退。4月22日晚9时,美军向定州发起猛攻,先是几十架飞机一个劲扔炸弹,紧接着地面部队黑压压蜂涌着冲来。

  他站起来,激动地说:“我们早准备好了,等敌人靠近时一起开火,敌人倒下一片又一片,终于往后退了,我们的冲锋号响起,同志们跃起冲出战壕,将敌分割,包围,然后用刚学会的英语喊话,要敌人投降,保证宽待俘虏。约一个连的美军向我军缴械投降,溃退的美军也被我追击部队毙伤不少。这仗下来,我的胆子就大了。但接下来的青龙里战斗却打得异常惨烈……”

  青龙里是个小镇,东西大山,有一条通往南北的公路。这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部所在地,驻有通讯、警卫、高炮和工兵部队。1951年5月下旬,美军侦知这里有志愿军一个重要指挥机关,组织强大兵力向青龙里发起突然猛烈攻击,企图扫平青龙里志愿军军部。晚10时许,美军几架飞机飞临上空,警卫员向正在坑道地堡里作战室的军首长报告,副军长曾文雅(老红军)立刻走出坑道观察,他判断是敌侦察机,照以前的例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谁知不到5分钟,大批敌机就马蜂一样飞来,然后俯冲扫射,炸弹一批又一批倾泄下来,副军长曾文雅当场牺牲。上百名指战员和朝鲜百姓倒在美机的狂轰滥炸中,血肉横飞。但美军不敢夜战,地面部队未上来,我军连夜在龙山沟重新修筑了工事,调集增援部队,等待美军到来。第二天早上,天才亮,大批美军地面部队冲来,双方都杀红了眼睛,阵地前横着累累尸体。有的阵地几易其手,反复争夺,多次发生短兵相接的焦着状态,战士们用刺刀捅,用石头砸,用牙咬,好多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美国兵个子高大,志愿军大都矮小,但灵活得很,肉搏时,身子一低就掏美国兵的裆,咬住了敌人的肋部死也不放。胸膛里只有仇恨,只有怒火,只有置敌于死命的念头,一个个如猛虎,如豹子,气势逼人,力大无穷。经过4天4夜的苦战,敌一个加强营大部被歼,还活捉了不少美国兵。这个战役打了35天,50军警卫营和兄弟部队也伤亡很大。薛秀峰所在的班12个人,牺牲了7人。剩下5名战士在追歼逃敌时又有4名战士受伤,他自己中了三发子弹,其中一发射穿了他的下巴,两发从腰部穿出,但5名战士仍奋勇追敌,硬是抓了4名俘虏回来。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记者面前,摆着薛秀峰在朝鲜战场荣获的一一枚枚军功奖章。他轻轻擦拭着那些军功章,念叨着一个个还记得起来的牺牲战友的名字。他说,这一仗,警卫营500多名指战员只剩下50名战士。说着,他从珍贵的相册里找出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那是打扫战场后,50名活着的战友在战场上的合影。另一张他个人的半身照,本是送给郴县栖凤渡一位战友的,照片后面题写了赠言,这位战友牺牲后,他的妻子从遗物里捡出来,跋山涉水200多里,将照片送到他家里,亲自交到他手里……

  两年后,他担任了军长曾泽生的警卫员。1956年被提拔为连司务长。1957年转业到地方,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退休前为赤石乡党委副书记。80多岁的老兵,仍英气勃勃,腰板笔挺。他退休不退岗,还在操心着乡亲们的冷暖痛痒,帮助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还是一副战士的筋骨,一片战士的热血心肠,他说,是战士就要冲锋不止。

作者:薛斌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