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又是一个大热天。
上午10点多钟,在乐水河畔的宜章县黄沙镇石头寨村,尽管瓜棚里的温度高达摄氏45度,但是村民李庆军和妻子李秀芬却在瓜棚里忙着采摘西瓜。
夫妇俩今年种植150多亩大棚西瓜、香瓜,收成和销路都不错,自然忙不赢。
“端午节西瓜开始上市到现在,客户排着队等着要瓜。我们每天早上5点钟左右起床摘瓜,到晚上11点钟才能休息。” 李庆军边擦汗边对记者说。
在黄沙镇,李庆军是当地的种瓜能人,也是当地搞大棚种瓜的第一人。
2008年,李庆军在浙江一工厂打工。一次,他看见当地瓜农全部都是采用大棚种植西瓜、香瓜,这让他觉得非常新鲜。
“真是不可思议,瓜农说一亩地一年可产瓜上万斤。既然大棚种瓜这么好的效益,当时我想老家也可以搞呀。”李庆军说。
此后的几个月,李庆军辞去了在工厂的工作,潜心在当地瓜棚做起了学徒,并且初步掌握了大棚种瓜技术。
2009年,李庆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从浙江引进冰糖麒麟瓜品种并租赁村里12亩土地种瓜。
“起初,亲戚朋友都不同意搞,因为种瓜靠天吃饭,风险很大。当时6万多元种瓜投入,我们只有15000元,其它都要靠借,我就怕还不起。”李秀芬说。
初试牛刀,李庆军不仅没亏还略有小赚。次年,他租赁50多亩土地进行大棚种瓜。这一年,他又赚了7万多元。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瓜的品质,李庆军坚持施洒农家肥。每年瓜苗还没下地,他便收购农家肥并提前发酵。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还通过网络向北京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反复请教。
可是,致富之路并不平坦。
之前,为了节省成本,加上资金有限,李庆军的瓜棚采用竹片搭建,可久而久之,风吹雨淋,竹片极易腐朽、折断。去年8月,强台风来袭,他的50多个瓜棚被风吹塌,一下子损失了10多万元。
此外,特大旱灾,水井干涸,李庆军的瓜苗受旱严重,20多万元又打了水漂。
可李庆军对大棚种瓜的信心始终如一。今年年初,他一口气租赁村里的150多亩土地,搭建起209个钢架大棚,总投入近百万元。
黄沙镇是宜章县的瓜蔬种植大镇,村民历来有种植瓜蔬的传统。可传统种瓜,一亩地产量不过千余斤,且太阳晒,雨水浸,瓜很容易烂在地里。
“可大棚种瓜就不一样,不仅保湿、保温,且产量高,6月出瓜可以一直持续至10月,一亩地至少产1万斤瓜。以150亩大棚瓜来说,今年少说也能产150万斤瓜,想不富都难!”李庆军边走边说。
李庆军还成立了惠民大棚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带动更多村民发展大棚种瓜、发家致富。
“在宜章乃至郴州,大棚种瓜不多,市场前景广得很呢!”李庆军打算,明年将大棚种瓜面积扩大至450亩。
作者:陈红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