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宜章站讯(记者 李云)烈日炎炎,骄阳似火。6月16日上午8点30分,县文广新局局长李晓平率局党员干部职工一行15人,践行群众路线,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徒步考察湘粤古道。
他们乘坐公交车来到五岭乡折岭下村,这是湘粤古道宜章段最北的一个村子。古道在村子的路段保存较完好,贯通村子南北,都是青石板路面。走进村间小巷,巷口两边到处都是古老的商铺,折岭下村的一口古井,这是当年过往客商口渴了喝水的地方,大家在这里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
沿湘粤古道一路往南,经过腊树坪、樟桥村,走过斋公山、卖饺坪、到达分水村。湘粤古道在这些村庄一路保存完好。青石路面间或能看到骡脚印。据村民介绍,村里青石板路面的骡子脚印经常吸引各地的学者前来考察。文广新局干部职工在这里了解收集了诸多有关古道的歌谣、民谣:“一十里哟是山坡,二十里在酿水窝,三十折岭高万丈……”。
继续前行,经黄泥潭、香园埔、野石铺、胡冲、留军、尧钵井等地,到生子岭,再到虹桥,最后到达宜章县城三星桥。徒步行程30公里,干部职工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却依然精神饱满,沿途一路充满了欢声笑语。
文广新局局长李晓平说,湘粤古道沉积着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只是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让它变得萧条和清冷。当它被发现,更准确地说是被今人重新认识,重新定位,无疑,它将转化为一种资源。光滑的青石板浸润着历史的汗渍,依旧清凉如故。深深浅浅的骡马蹄印、深幽静谧的古桥旧巷、历经沧桑古道街铺,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民间歌谣,仿佛都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此次徒步考察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湘粤古道,进而更好地去珍藏和保护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沿革、保存现状,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新途径。
作者:李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