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外面没有了彩色气球、横幅,主席台上不见了鲜花,会期压缩到往年的一半,主题报告篇幅大大压缩,会议用餐改为自助餐,没有了酒水,削减了纪念品……2013岁末的人大、政协“两会”,最直接的印证了宜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四风”的成效。
来自赤石乡的政协委员刘中华说:“今年因为接到了不准相互宴请的警示信息,乡镇和部门领导请代表委员吃饭现象没了,大家都在指定地方吃会议餐,既遏制了浪费,又保持了充足的精力参会。”会议组织方也反映,今年会风转变,接待压力小了,接待费用减了,代表委员们吃饭不用觥筹交错觉得轻松了,人民群众也更加满意了。
一年来,宜章作风建设犹如春风入畴,润物无声,催生硕果无数。
年初开展的“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下基层,主动进农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触摸群众脉搏,贴近群众心窝。全县1500多名领导干部组建了360个工作组,分赴到347个村组社区、22个街道、15家企业、53个项目部开展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586条,撰写民情日记11000余篇、调研材料178个,筹措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380.7万元,为项目业主、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70多个。
县委书记欧阳锋带头开展的“农家夜话”活动,总会在月末如期而至。每一次,他都深入群众中,考察村情,与村民夜话座谈,为推进当地科学发展把脉问诊,解决实际问题。
电视问政成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12月29日,“园区大发展”作为今年5场电视问政的压轴大戏如期举行,问题直指园区施工环境、在建工程安全、摩托车占道设施、被优惠政策“落单”的园区企业等,一年来,围绕“园区大发展、城区大建设、山区大变化、民生大改善和作风大整顿”五大主题开展的“我说宜章”电视问政,实行官民对话,解决实际问题60多个。
肃风正纪是作风建设永远不变的主题。一年来,全县纪检系统立案59件,处分党员干部59人;全县开展的“作风大整顿环境整治年活动”再掀 “治庸问责”风暴,开展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53次,共问责单位20个,问责干部116人,其中免职18人。驱除云翳的最好办法是照进阳光。整治不正之风,要用健康向上的风气占领思想阵地,让正气压倒邪气,让正义压倒邪念。在下猛药治沉疴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也不断给领导干部“打疫苗”, 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提高其免疫力:打造廉政文化长廊,组织廉政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学习“大山卫士”刘真茂活动,开办“蒙泉讲坛”“局长讲坛”“书香宜章”等学习活动;开展“影响宜章十大事件和感动宜章十大人物”评选和表彰活动,聚集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作风建设亮点”。创新乡镇纪委动态考核机制,出台《宜章县乡镇纪委绩效考核办法》,加强课题建设,“廉政食堂”建设的做法在《人民日报》进行大篇幅推介报道,《宜章铁纪规范“三公经费”》在《湖南日报》得到推介,“电视问政”工作在《纪检监察报》进行推介。7月3日,省纪委专题组织中、省媒体来我县采访推广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先进经验。
作风也是生产力。作风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16日,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大十字城镇群建设现场会在宜章召开。现场会办出了新意,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取得圆满成功。从5月底启动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7月初启动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大会战,不到半年的时间,宜章的领导干部发扬“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的务实作风,带领全县人民全面完成乡镇460多个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项目,在县城区实施了30多个新型城镇化大会战项目任务,探索出了一条宜山宜水、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只一年多的时间,人们惊喜地发现:宜章城区变得美丽了,宜章农村变得整洁了,宜章民生得到改善了,群众盼了60年的莽山水库项目启动,拖延10多年的康达水泥点火试产,停滞了多年的玉溪河沿岸改造又在动工……宜章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清新政风扑面而来。
作者:谢勋超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