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乡年俗:拜山祭树

  我的家乡赤石乡泡冲村是处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古老山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别具特色的过年风俗,山外村庄少见,有人说,这是楚越古风俗的造传。

  大山就是山民的一切。在山民眼里,山是有灵魂的,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家乡过年有个很重要的风俗,就是拜山祭树。

  拜山

  拜山是个简朴的仪式,一块半肥半瘦的刀头大肉,半碗烧酒,一支香,几张纸钱,就是所有的贡品,有的只是虔诚,山民信奉“心诚则灵”的祖训。

  过年拜山不是拜一个地方,而是拜好几个地方。

  出门之前在大门槛上祭拜山神土者(山神土地公)。传说山神土者不仅仅掌管着大山的花果、五谷、飞禽、走兽,还掌管着人们出行的安全,特别是在大山活动的安全。

  接着,得在住屋附近找通书上认为最利的那一方祭拜,方位是以屋子大门为中心来判断,选定后,插上香,摆好贡品,祈求出行四方大利。然后拜四方山神,方方都要拜到。

  也有些人家,还保留着在大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拜后龙山的习俗。山民认为后龙山是屋场的龙脉,一草一木都有灵,不能随意动,树木更是动不得。每年立春到正月十五,除了祭祀的时候放鞭炮可以巨响外,后龙山不能有大的响动,不能在那里挖土、砍树、敲打石头,连小孩子玩耍也不能弄出大的声音。传说一旦犯忌,村庄就会有灾祸。后龙山祭拜的也不止一位神,还有山神土地,第三是青龙老爷和白虎老爷。这里的青龙和白虎并不是指风水里的四兽,而是指蛇神和虎神,山里最可怕的两种动物就是蛇和虎,除夕祭拜了蛇神和虎神,来年就不会受到蛇和虎的伤害。

  旧时大年初一,集体狩猎之前一定要举行集体的拜山仪式,选定一个大吉大利的地点和方位,由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主持祭拜,杀只公鸡,将鲜红的鸡血洒在祭拜的地方,然后将杀得半死的乱蹦乱跳的公鸡丢在地上,让公鸡翻跳,有经验的祭拜者可以从鸡跳判断吉凶和选定狩猎的方向。这个时候,还要拜一位重要的神,就是掌管狩猎的神:--车公老爷。拜山完毕,放一串鞭炮,山里的男丁,无论大人或小孩都朝着祭祀主持者指定的方向往山上跑,大家争先恐后,要跑很长一段距离,仪式才算完成了。

  祭树

  大年三十,小孩子除了帮助打扫卫生之外,还有一项最要的活动就是祭树。

  家里所有的果树,无论房前屋后,都必须祭祀浇汤,就是山腰上的野生杨梅树、后龙山的古树,也是要一棵一棵祭祀,一棵一棵浇汤,要走很长的路,小孩子们却乐此不疲,祭着树,浇着汤,想着的是来年果实飘香,心里美滋滋的甜。老人们说,大年三十给果树浇了汤,才能保证来年不生虫而多结果,那汤不是汤,那是给果树的肥料。

  祭树不需要点香和烧纸钱,祭祀用的肉汤是用整只猪头或大块腰方肉熬了好几个小时的上好浓汤,汤里放了红枣、核桃、桂皮等佐料。祭祀的人往往是未成年的半大孩子,据说只有童子和处女祭祀才最灵验,肚里怀着孩子的“四眼婆”和自家媳妇怀着孩子的“四眼公”是绝对不能去的。祭祀的路上也忌讳遇到“四眼婆”和“四眼公”的。倘若看到“四眼公”和“四眼婆”过来,得远远的拐弯躲避。来到树下后,找块平整的石头放下“刀头”肉和浓汤,作揖叩头,说些祈祷的话,然后用柴镰刀轻轻砍树三下,一边把浓汤淋进刀口,一边念念有词:“淋树淋汤,花开果香!”

  山民拜山祭树,是典型的自然崇拜,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珍爱,对自然的感恩,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是最原始最朴素的爱。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的吗?真诚希望家乡这些古老而独特的风俗能继续流传。(作者系在上海工作,为公司高管)

作者:陈永管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