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平则反 匡扶正义(一)

副标题:——宜章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领

  不平则反,匡扶正义,这是宜章人在变革社会和自然中形成的性格特征。历史上,宜章举行过多次反抗社会压迫和强权的大起义,涌现出一批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豪杰。

  宜章本土上最早领导农民起义的,是李冬至二。南宋王朝无力抗金,偏安江南,横征暴敛,赋税比北宋增了好几倍,变本加厉的敲剥农民。地主豪强买去穷人土地却不向官府改动税簿,穷人田卖而税存,“有田者未必有税,有税者未必有田”,民声沸怨。绍兴元年(1131)1月,县人李冬至二率众起义,自称“平天大王”,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一举攻下郴州,随后南下攻取连州、韶州、英德等地,声势浩大,威震湘南粤北。后来起义虽被镇压,但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有所收敛。

  几年后,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再次激化。绍兴十年(1140)11月,宜章农民在骆科、文遂领导下再次起义,攻下郴州、桂阳、道州、连州、贺州。其中一部进入肇庆,广东高要县尉杨世永率官军与骆科起义军决战,起义军机动灵活,宋官军全军覆没。朝廷急调湘、粤、桂各路兵马合围,并令从抗金前线班师回来的岳飞部火速增援。重兵压境,1141年9月,骆科引兵退回宜章、临武,中途不幸被俘遇害。11月,宜章农民起义失败。

  李金,生于贫苦农家,应募为县兵,后充射士。宋孝宗初年,湘南连年大旱,朝廷不加赈济,而强迫农民购买官府库存的用于祭祀的乳香,大肆勒索。宜章百姓无力缴纳,上司以追缴不力,数次笞责县衙弓手李金,并连及县吏黄谷。隆兴二年(1164)李金、黄谷乘众怒揭竿而起,10日内,即在宜章南部组织汉瑶农民起义军队伍万余人,反抗苛敛,争取生存。起义军占领县城后,又一举攻克广东、广西9个州府,“数道大震,朝廷忧之”。次年3月,李金率部回师湖南,兵分二路,一路西攻道州、江华,斩巡检史王政;一路由李金率主力北上,打败了衡州、常宁的援军,攻下桂阳、郴州。5月,湘阴县刘花三、李无对领导农民起义,响应李金起义军。朝廷派刘珙为湖南安抚使,并派鄂州水军统制、原钟相、杨幺起义军部降宋的叛徒杨钦领重兵镇压起义军。起义军在郴州、桂阳、宜章相继战败,最后退守莽山。8月,李金、黄谷被俘就义。叛徒杨钦大肆屠杀起义军骨干,并株连九族,宜章南部一些土著村庄被灭绝。

  李金起义军被镇压14年后,又有陈峒在同一地域再次领导了宜章农民大起义。陈峒,宜章太平乡人。时适南宋政权腐败,官府用“和籴”名义,官商合办购销粮食,比赋税更苛刻地搜刮民财。淳熙六年(1179)正月,陈峒与邝深号召农民起来反抗,迅即数万汉瑶农民响应,连攻连州、道州。陈峒“剽悍善哉,颇有策划”,以崇山深谷为根据地,发挥农民智慧,造出了驾弩、礌石、手炮和小盾等多种武器,所到之处,官军屡战屡败。南宋王朝调集多路官军与当地土豪镇压。在黄沙寨、竹梓塘两场激战中,起义军受重挫,退至英德。5月,起义军四面被围,陈峒兵败被俘,起义再次失败。

  (未完待续)

作者:李安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