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忠报国(二)

副标题:——宜章古代将相贤达

  民国《宜章县志》“仕进志”中载:“县人登仕版者,宋以前无考,……宋时渐盛,明初尤盛。”其实,宋以前在中唐时,宜章即有黄师浩考取进士,宋代则是宜章地方文化和科举入仕极有成就的时期。据现有古迹和可查资料,宜章最有名的艮岩、蒙岩、野石铺等地的石刻诗文,都是宋代留下的书法名刻珍品。科举方面,宋代除了前面介绍的欧阳子槐和李伯湛、李作解父子及李均昀登进士外,还有杜唐卿、杜杰父子和王禾。在前后160年里,宜章本土有7人登进士及第。杜唐卿,宜章城外清水村人,宋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进士,调浮梁主簿,兴办学校,有学生200余人,以后官拜司农,即如今的农业部长。“有善政,百姓德之。”还乡老死后,葬于生祠岭,明代祀乡贤祠受后人祭拜。清代光绪年间,文坛才子汪泉途经宜章,就是在祭拜“北宋名流”杜司农故地后,登上宜章城堞九层台,面对青山秀水,写出那副咏叹宜章的千古名联。杜唐卿的儿子杜杰,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还有王禾,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一朝7名进士,其中两对父子,还有一批举人秀士,创下宜章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

  文天瑞,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胞弟,麻田文氏的始祖。宋嘉熙三年(1239),文天瑞生于江西庐陵县(今吉安),景定二年(1261),22岁即考取进士,官拜湖广参政大夫、楚南总戎等职,职别曾高于状元出身的文天祥。时元军大举南犯,楚南总戎文天瑞在湖广抗元。元军久围潭州,城破,随后连克衡阳、永州、桂阳、郴州数城池。宋室大势已去,文武朝官相继逃跑投降,朝中萧条,亡国在即。1276年7月,文天祥临危受封宰相,号召天下忠臣义士奋起保卫社稷江山。文天瑞率兵助胞兄坚决抗金,在江西、福建几度大败元军,收复失地,颇有复兴气势。后终因元强宋弱,1278年12月,文天祥在潮阳战斗中被俘后,“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瑞无力回天,气节尚在,遂解甲归田,几经辗转,隐居宜章县麻田附近官田村,从事农耕和乡间教育18年。直至1294年去世,忠骨埋在麻田青山上,子孙在宜章的土地上繁衍。

  象文天瑞这样抗元失败后逃难隐居宜章的忠臣义士,还有不少。黄子琼就是其一。黄子琼1247年生于江西丰城,取得乡试科考功名,后随文天祥起兵抗元,收复江西几处州县。因大局失败,携妻闯关入湘,辗转定居武水河边梅田老湾,是为梅溪黄氏始祖。元初,县令详请颁给“楚南义士”匾额。其后世孙黄克修,明洪武二十九年中举人,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进士,曾任云南邓州同知、四川雅州同知,陕西提学佥事转任陕西按察使司。在职期间,洁己爱民,秉公考举英才。年过四十后告病回乡。

  黄克修是宜章明代科举登仕的领军人物,族谱中记载为“宜邑首开风气,邝忠肃公常师事之,其后科名鼎盛,皆公为之倡也!”邝埜少时受到黄克修精心栽培,1411年中进士,为官后还几度收到黄克修严厉的谆谆教诲书信,邝埜任兵部尚书为国捐躯后,黄克修写下悲伤的悼念诗《哭邝孟质》。在黄克修、邝埜的楷模影响下,其后又有邓庠于1472年中进士,官至户部尚书。邝埜、邓庠是一对舅舅和外甥,同在新田村是近邻,由此宜章有了“隔巷两尚书”的美好传说故事。1487年,又有高荫先考取进士。他奉使朝鲜,有理有节智斗朝鲜王,维护了大明王朝尊严。以后,高荫先升任御史、四川参政,为官洁身自好,多所建树,见人患难必伸援助之手。黄、邝、邓、高成为宜章当时的四大宦族,建立了名宦和乡贤二祠,还在知县衙门前树起“两尚书”牌坊,一时蔚为景观。“虽蕞尔(小)邑,而衣冠盛事亦有可观焉。”明代一朝,宜章出了进士及第4人,举人38人,贡生160人;任过知县、知府、知州直至当朝尚书的92人,从科举选拔成为国家英才的222人;列入县志《人物志》受到社会传颂表彰的32人。这是宜章在古代科举登仕最辉煌的高峰期。

  据县志记载,自唐至清,宜邑有进士及第者13人;宋至清,宜人通过科举登仕在外地担任文职知县、武职千总以上者246人。近年又陆续发现民间还有些漏记的进士、举人。如薛向彦,即是五代时的唐进士,官至郴州刺史,因对世乱和官场产生厌恶,携家人从苏州来到宜章,三隐其居,弃官隐入梅田紫金山寺中修行净业,直至九十九岁圆寂,敕赐南天登仙得道福应禅师。其子孙在母老、里田楼下及广东乐昌等地繁衍,民国名将薛岳即是其后人。还有明末进士释自如,原籍俗名无考,国变后,披剃隐入县东浯潭回龙仙万松林,与车湾李处士交善,往来酬唱无虚日,后世多传其《山居·七律》十二首。如是:书生奋发科举登,欲报社稷叹无门,战乱磨掉鸿鹄志,进士退咏空山僧。

作者:李安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