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节前后,根据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笔者走访了一些亲朋、教师和校长,宣讲十八大精神,调查教育发展状况,引导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教育。结合多年来从事教育管理的反思,笔者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讨论。
教育急功近利后果再反思
在党的十八大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的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期盼之首,对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来说,是鼓舞,是压力,更是反思。
现在我们的教育仍然有一种严重倾向,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浮躁现象还较为普遍存在,且时常左右我们的教育体系。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相距甚远。
幼教小学化,不少的孩子都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小学负担重,特别是城区小学负担超重,有的老师确实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初中办精英,初二、初三学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高中择校热,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不仅应该成为今天的话题,更应该变成今天的行动。职校买生源,功利化,让宜章职业教育举步维艰。
反思就是要理解何为“更好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解脱功利思想的束缚,那么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可能都永远无法摆脱领导、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抱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因人制宜的人才观、自主能动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的质量观,让教育真正回归本原,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城区小学、初中同步扩容已迫在眉睫
城区学校太挤,乡镇学校太弱,村级小学太差,由此可见,推进教育均衡给政府带来巨大挑战。
近三年来,宜章教育以创建省级合格学校为契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现在人们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往城里送、往名校挤。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均衡核心是发展,灵魂是特色发展,不是千校一面。均衡是一个长期目标,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起点,距离真正好的教育还相当遥远。
根据2012年下期县城区小学和初中学校教学班的统计数据显示,五所小学平均班额70.4人,八中、九中平均班额70.9人,教学压力和安全隐患让家长、教师、校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没有个别化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就永远是空中楼阁。”
随着四完小的全面投入使用和思源实验学校建设的启动,城区小学太挤问题暂有所缓解,但城区仅两所初中的学位已严重不足,2013年秋季,城区初中学校将缺学位500多个。因此,城区小学、初中同步扩容已成为政府的责任,迫在眉睫。同时,如何把好学校办得更好,把差学校扶强,标本兼治,2013年,我们要特别关注。
唱响有效课堂教学主旋律
新一轮课改已走过10年光阴,深层次矛盾依然十分凸显:素质教育的理念耳熟能详,应试教育的锁链坚不可摧,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紧迫。
急风暴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主旋律,甚至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路径。
课堂教学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必须对生命的成长认同、必须唤醒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的三大支撑)
有效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是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学生思维的节点上进行了放大。
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学生参与的广度、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这应该是有效课堂的标尺。
有效课堂强烈呼唤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会做题、会讲课,而在于能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和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视角;优秀的教师把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和兴趣看得远远大于知识的灌输;优秀的教师能点燃、激励、唤醒学生,让学生能真正体会读书学习的快乐。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说过这么一句话:“平庸的老师是叙述,普通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
如何唱响有效课堂教学主旋律,期待课改的深度推进,这是2013年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教育家办学的内涵不仅仅是校长办学,更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共同参与。只有当教师们在校园里、课堂上,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艺术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
当今教育已越来越走向多元并尊重选择,今天的校园开发满足学生多样要求和个性发展的课程,学校教育已成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民主化、个性化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每一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每一种评价方式的开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每一门学科的学习规律,每一位个体学生的认知规律都是如此不同,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面临的挑战是千差万别,校长一个人的智慧已经无法应对今日的校园,应对当前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校际结构严重失衡的挑战,只有从课堂培养和寻找大批优秀教师,才能支撑起百花争艳的教育大厦。
学校的生命力在教师。只要用心关注教师的成长,学校就一定会焕发生机与活力。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位成名的校长,更必须有一批有成就的教师,反之亦然。眼睛盯向哪里,哪里就会富有。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校长成为真正的校长
2012年县委、县政府采取“校长全体起立,全员竞聘上岗”的举措,过去一潭死水的校长任命制被搅动,宜章教育再次焕发生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校长是“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甚至“外交家”,就是不提教育家。把校长当作官来看,其结果,使学校教育难以内涵发展。
如何让校长们用教育情怀去潜心办学,成为真正的校长?一是校长要抓主业。修身是前提。读书是保障,一个不读书的校长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校长。专业是关键。内行校长抓课堂,外行校长抓门房。校长永不变的身份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这就是校长的主业。二是还校长自主权。如何在校园内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不一样的发展环境和成长平台,给孩子们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是我们教育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给校长办学自主权同样如此,但为什么一直以来只听到雷声而不见雨点?要让孩子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就必须突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学校,跟着节拍齐步走的思维和一刀切的考核评价方法,教育前行的路上永远难以闪现更多的亮光。因校制定校长任期工作目标,改革学校人事制度,有效整合校长的责权利,2013年令人期待。三是给校长“减负”。把校长从事务堆里释放出来。现在我们的校长确实有不少的时间花在应付各种会议、活动、检查上。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保障,校长牵扯精力,分身乏术。学校承担着许多教书育人之外的社会责任,一些社会问题演变成学校问题,如交通问题、食品问题、校舍问题等等要拿校长“是问”,校长提心吊胆。校长怎样才能“甩开膀子”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上?站在新的起点上,思考一些治本之策似乎已水到渠成。四是加强校长督导。还校长办学自主权并不意味着“放任”,要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校长过程跟踪管理,实行末位自然淘汰出局。有好的机制,才能极大地释放校长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打造“三让三归三师”宜章教育新亮点
“让县委、政府放心,让学校、学生尊重,让群众、家长满意”师德师能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县广大教职员工心灵倍受震动。
2013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之年,活动必须紧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持之以恒浓氛围、把重点、抓经常、造亮点、出精品。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培育教师敬业精神和提升校长能力作为第一要务;以学校的发展力、教师的学习力和学生的成长力促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教育好每个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教育的公平惠及每一个家庭。
新的一年昭示新的希望。宜章教育应该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关注百姓期盼,关注教育问题,这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来源:县教育局
作者:彭建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