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凤跟前夫终于办成了离婚手续,她的户口有望很快解决!”天塘乡中心小学谭兰霞老师在电话里激动地向记者报告这一喜讯。
叶志凤是谭老师班里学生范林锦的妈妈,身患不治之症,瘫痪十几年,可是因为没有户口,不能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和农村低保,家庭一贫如洗,两个孩子被迫辍学,谭兰霞老师倾力扶助这个风雨飘摇中的特困家庭。整个暑假,她没有休息一天,都在为几个困难孩子的家庭奔波操劳……
但是,谭老师在电话里反复说,这主要是谭校长在操心,他驾着自己的私家车,把叶志凤一家人拉到永州市道县办理有关手续,来回跑了519公里!
一位好老师背后有一位好校长。
认识谭求德校长,纯属偶然。那是第一次到天塘乡采访谭兰霞,一辆微型面的载着我们到范林锦、张慧和张丽君三个困难学生家去。在乡间公路行驶,车开得很稳,每到一个村,司机第一个跳下车,笑着喊:“到了!请大家下车!”他在前头作向导,带着我们在弯弯曲曲的村巷穿行,他那么熟悉,跟村民亲热地打着招呼。我于是问:“这位司机是谁呀?”谭兰霞老师说:“他是我们的校长,谭求德校长!”
谭校长自己说40多岁了,可是外表怎么看也超不过35岁,很精神的小平头,黝黑,结实,一脸诚挚的微笑。他腰里结着一圈带子,乍看很像电工,不错,带子里就别着些电工用的工具。他心细、手勤,家访时到哪个学生家,看见哪处电线或水龙头坏了,他立刻动手修好,没有半点儿校长架子和书生气。但谈起教学,谈起学校管理工作,却鞭辟入里,句句到位,让人反复咀嚼品味,觉得他是一位真正有情怀、有追求、有思想的乡村小学校长。
他说,乡村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留守儿童多,困难儿童多,这是不用说的,问题是怎么去改变它,怎么让每一个教师忘我地一腔热血投注到学生身上,投注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把教育不是当成拿工资的职业,而是当成事业,当成灵魂的寄托……归结到一句话:校长首先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校长心里有老师,老师心里有学生。
他家在天塘乡中学,妻子是那里的教师,可是他一直在中心小学食堂用餐,这里是大家凑起来办的伙食,他跟老师们一起做饭,炒菜。他出差,双休日回家吃饭,但伙食费照交。节假日特岗教师们没有地方去,就让他们到自己家里玩,唱歌、打球,改善伙食。年终发教学岗位津贴,他的名字排在前面,他的奖金却是最少的。他说,下班、巡寝、早操、早读、晚自习,校长是职责,不能计分……
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说,感觉上,学校像一个温暖的家。
特岗教师肖莉是浏阳人,去年,她摔了一跤,因患脑血管畸形,造成意外大流血,谭校长处置果断,以最快速度送她到医院抢救,终于保住生命。医生说“全靠送得及时”,肖莉的父母说:“肖莉命好,碰上了好校长!”
朱凤也是特岗教师,她原来是学化学的,却被安排教科学和数学。第一堂公开课,上到一半她就跑出课堂,偷哭起来。原来有个环节没安排好,她一下子慌了。谭校长微笑着安慰她:“没有关系,一堂没讲好,再讲一堂,谁也不是生来就会,都是在磨炼中成长起来的。”在谭校长和老师们的热心帮助下,朱凤老师教学能力提高很快,不久,在全县的教学比赛中,她得了一等奖……
谭校长说:“全校二十来个老师,年轻教师占了近一半,是教学上的新力军,挑重担靠他们。这批青年教师真的很不错,我常被他们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有人说特岗教师专业不对口,对乡村教育起不了多少作用,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只要尽心了,不是学师范的,照样可以教好书!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他们的热情,给他们工作的自信心。”
谭兰霞老师说,没有谭校长的支持,我想做的事也一定做不好。几乎每次去困难学生家做家访,都是谭校长开着摩托车送我,到了学生家里,谭校长跟我们一样帮助学生家搞卫生、料理病人,带头给困难 家庭捐款。记得第一次去范林锦家里,他首先捐了200元,回家告诉妻子张老师,张老师又找了一包衣服送到范林锦家。我们去张丽君家,买米、买面、买油、买电线电灯泡,他那个摩托车不知跑了多少趟。他看我工资低,一个月的手机话费近千元,就偷偷给我交手机费……每次向他汇报困难学生家庭情况,他都说,好,要尽力帮助,我和老师们支持你!这些年中心小学越办越好,全靠有一位好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一点不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薛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