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我和县人防办、县中医院、县司法局及栗源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一行前往扶贫联系点坛斗村进行了走访,并召开了现场会,与镇干部、村干部共商农村发展大计。
在坛斗村支书家中,我得知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全村低保人数超过50人时,内心十分沉重。虽然来栗源镇很多次,每次都很匆忙,从面上感觉栗源镇是个比较富裕的乡镇,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方,但了解了坛斗村的现状后,心里反差极大。“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成了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头。村里没有丝毫集体收益,村民绝大多数以种粮和外出务工为主,如今虽说有很多支农惠农政策,但也只是发展权宜之计。寻找一条适合村级发展致富之路,让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才是扶贫的最终目的。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但起步很重要,现在坛斗村的资源是什么?是土地资源,能否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烤烟种植,号召群众种植烤烟呢?相邻的乡镇似乎都有类似的产业,我们坛斗村是否也可以实行?随行前来的各单位负责人发表了看法,认为是可行的。县委、县政府也鼓励各乡镇发展烟草种植,我想自己也可以邀请烟草方面的专家朋友来坛斗村考察,看坛斗村是否适合种植烟草,这是我的初步想法,但下一步扶贫工作,重点还是要以产业兴村,以产业为龙头带动群众致富。
在考察坛斗村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选址时,我详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对建设资金、建设质量、建设进度提了一些要求。由于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我建议支村两委在选址建设上,要尽量考虑降低征地费用,充分利用已有的硬化路面资源节约开支。另外,场地要适当,规划要立足长远,要注重地理位置,交通要方便,要利于群众办事。
在村里走访时,我发现村里的生活、生产和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空心房大面积存在,极大降低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农村住房散乱、缺乏统一规划,群众生活生产极不方便,新农村建设成本高”、“农民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等等。在详细听取了坛斗村当地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农田灌溉工程的情况后,栗源镇的负责同志也介绍了镇里的相关情况,目前全镇有365座山塘、6座小Ⅱ型病险水库、2条30多公里长的水渠。我当即建议镇、村负责人要在搞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同时,结合县里的项目进行整合打包上报,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我也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做好项目申报的沟通协调工作,(事后,我带了三个有关道路硬化、干渠修复、饮水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到省财政厅汇报,相关领导作了答复,表示支持一个200万元的干渠项目建设)。
扶贫不是输血,关键还是要造血。我们来做扶贫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进行实实在在的投入,还必须加大致富宣传,对群众进行思想动员和引导,要让群众在主观上有改变落后现状和改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的意识,要充分利用村里优势发展相适宜的产业,同时,要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公共事业,为村里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坛斗村的李孝成老板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无偿为村支部建设提供用地,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高尚风格,用他本人的话讲,“不想出名图利,就是力所能及为家乡做点实在的事”。我很欣赏这种致富不忘家乡建设的人,有机会想更多地接触这些在外地发展的老板,争取他们为家乡发展事业作更多支持。(事后几天里,栗源镇政府安排了我和几位房地产老板见了面,通过沟通交流,他们纷纷表示,只要家乡有需要,他们都愿意为家乡做些实事)。
在走访四户困难户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情况,从民生工作角度来看,我感觉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到位的地方,民情了解的还不够细致,很多群众的生活还是很困难和无奈。我到困难户李太正家走访时,了解到身患癌症的李太正夫妻俩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小孩,但天意弄人,生育的四个小孩都是残疾,李正太家原本就家徒四壁,现在又身患癌症无法劳动,生活都由妻子照料,全家生活已穷苦难堪。当看到李太正3岁多腼腆、羞涩的小女儿时,我紧握着小女孩的手,望着她一双清澈纯洁的眼睛,内心无限怜悯。小女孩很懂事,也很可爱,因为聋哑她失去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未来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将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我建议随行的相关部门单位务必给予这样的残疾孩子更多关爱,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返镇路上,我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作为党的干部,农民的儿子,我时常告诫自己不管身处何处,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常怀感恩之心,回报党和人民。为人民服务不能空谈,工作是做事不是作指示,为人民服务不是讲大道理,要从群众切身小事做起。今天一天的走访,我感受了很多,和农民打交道简单、干脆、实在,做农村工作不会有在机关的高高在上、腾云驾雾的优越和虚浮,多了些返璞归真,贴近自然的坦然。无论是“三农”工作也好,建整扶贫也好,民生工程也好,都是必须、必要、必然的,做这些事情,给人的感受也是快乐的、充实的、有成就感的,大家理应热心、热情、热忱地去做。为此,我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常到坛斗村走走、看看、问问,竭尽所能为坛斗村的扶贫工作想办法,做贡献。
作者:县委常委、副县长高可议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