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章腊园清代古村落

   近日,宜章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在距县城南60公里莽山之麓的白沙圩乡腊园村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大面积清代古民居。

   腊园古村落有山有水,自然风景较佳。这里的山美、水美,村落也美。一幢幢古老的民居散布在乐水河的上游,它们依赖这自然的山与水,有的临水而建,有的依山而造,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也寻求风水学的依据,细心地规划自己的村落。据腊园村陈氏族谱记载:腊园村是一座陈姓族人聚居的血缘古村落,其先祖闻中公千户(明代官职)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奉调由茶陵率军至宜章笆篱堡戊边,领兵镇守西莽二山,十年功成,特封四品军功都尉(明代官职)。永乐二年(1404)闻中公移居腊园奠定基业,繁衍生息。在这个始建于明代村落里,民风淳朴,以耕读为主,先后出过一些文臣武将。他们出去做官、经商、云游四方积累了财富,回村建房盖屋,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多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村落占地面积64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0平方米。村内如今仍保留200多幢清代中晚期传统风格的民居,其中敬神祭祖的寺庙、祠堂,家居的住宅,日用的水井,休息的凉亭、廊桥,间或还有私塾与商铺,有秩序地安置在村里,街巷相通,流水环绕,组成一座古老而安祥的村落。
   腊园古村落的单体古民居均为青砖墙小青瓦两层砖木结构的清中晚期建筑风格,单脊硬山顶,双垛封火墙,瓦面两倒水,街道平直,小巷曲折,石板铺地,整个村落的建筑规划格局是户与户各分,墙与墙相连,四面八方都是巷道,在这里看不到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天井院那样的封闭式的院落,更看不到江浙民居那样的房屋四周的绿树翠竹和门前的潺潺流水,看到的只是湘南民居这样的两侧高墙夹峙的巷道,巷巷相似又道道不同,外人进入就像走入迷宫,很难找到出口。村子古民居多联排建筑,布局比较整齐,青砖墙夹成小巷,见巷见墙不见宅。许多人家的门楣及门窗、额枋、梁柱等处都有精美的雕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动物和精美的植物花鸟以及人物故事图案,这些建筑装饰雕刻所表现的内容都离不开封建社会礼制下的等级制,离不开儒教的忠、孝、仁、义和福、禄、寿、禧。这些装饰雕刻充分展现了湘南工匠的精湛技艺。古村落的立面效果十分丰富,整个村落突出的特点就是各家各户的门头非常讲究,很精致,但不繁缛,有雅趣。
   腊园古村落的基本单元,是由正房、左右厢房和前面房墙围合的带天井的厅屋组成,其规模不大,但也并不局促,很紧凑实用。外观也十分朴素,青砖墙小青瓦,比较封闭、安静和舒适,山墙多为封火山墙。这里的天井较小,小到只剩下一线天,堂屋里大白天都比较暗黑,可资解释的理由是湘南夏季十分炎热,屋外空气的温度很高,而屋内比较阴凉,夏季要防止内外空气交流,所以村民们采用这种小天井的方法来抗暑。
   古村落的特征除了以木构架或砖木为结构体系以外,就是建筑的群体性。腊园古村落由于这里的古民居是对外封闭的内向型住宅,故采用的是互相紧邻的建筑形态,这样导致古村落建筑密度很高,村子的景观以小巷为主,仿佛整个村子是由巷子组成的。曲折的小巷里似乎只有两侧的墙连绵伸延,而并无单体住宅显现,住宅消失在没有个性的绵长高墙之后,只有比较精致的青砖门头作为点缀。其它地方的古民居大门通常都开在房墙中央正对着厅堂的位置,而腊园古村的大门却因为与街巷的关系而大多数开设在侧面,经厢房进宅。由于门既是一组建筑的出入口,是一个家庭的代表,一个家族的象征,它自然处在该建筑的显著位置,形式当然讲究。腊园古村落在门上所反映的文化也比较集中突出,内容很丰富,有影壁门头、砖门头、木门头、屋顶门头等,各类门头上有的有砖雕、木刻;有的有绘画、博古器物。有的有书写或刻写文字,但它们都采用浅浮雕,平整而不唐突,总体都保持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大门上的文字不是宅名而是村民喜爱的人生格言与理想追求。例如:“和为贵”、“寿如山”、“谦受益”、“忠孝持家”、“忠厚传家”、“耕读传家”、“青屋藏书”、“勤俭持家”等等。在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现实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与人生理念仍然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它们都反映在住屋的大门上。于是一幢幢古民居建筑的大门,不单单是一个出入口,还成了艺术的载体,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门文化。这种门文化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中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民间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
   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沧桑的往昔岁月,都在腊园古村落的记忆之中。在这个古老的村落,踏着闪耀细微亮光的石板路,可以打开一个个记忆之门,为研究宜章县清代乡村古建筑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来源:湖南文化遗产网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网站首页专题
  • 党建
  • 文化
  • 教育
  • 民生
  • 文化旅游
  • 经济纵横
  • 专题新闻
  • 公告
  • 理论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 民情通道
  • 政务公开
  • 宜章文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